第267章 第 267 章

阿福哭得像个孩子,泪水顺着脸上的褶皱溢出来,呜咽着询问一个个人名。苏敏官一一作答。大多数已不在世。

阿福抬手,想摸他脑袋,胳膊却沉重地抬不起来。苏敏官这才发现,他的双手发黑,赤`裸干枯的双脚脚趾也是反常的灰黑色。发着烧,满身虚汗,是感染后败血症的症状。

“我没事啦。”阿福虚弱笑道,“被钢轨砸伤了,看过郎中,养一阵就好了。你坐,你坐!”

苏敏官狐疑问:“看的什么郎中?”

阿福得意地指着身边一个皮包骨华工:“阿双被卖猪仔前,在澳门跟着师傅学医的!唔,铁路公司也派人送了药,很管用,不要紧!”

容闳已事先写信预定好旅馆,是位于华埠附近的“彩绘石雕旅馆”。白人老板,还有个华人职员便于沟通。旅馆里新装了神气的升降梯,吱呀作响,把一车车目瞪口呆的孩子们运到楼上。

容闳负责安顿孩子们和官老爷,林玉婵则找门路购买去东海岸的车票。

跨越美洲的太平洋铁路刚刚竣工不久,它将纽约到旧金山的行程从数月缩短为七天,使“八十天环游地球”成为可能。

等到船上学童们完全适应了颠簸的海上生活,林玉婵开始组织给她们补课。这些女孩子招得仓促,几个月的女塾学习效果有限。林玉婵借了船上空舱,顶着晕船的不适,每天开三小时英文课,争取尽快追上官费男学童的水平。

苏敏官大大方方地在轮船上行走。陈兰彬等中国官员开始还有点奇怪,这人从哪冒出来的。

容闳一本正经说:“林夫人的随行家属,本来就是美国华人。出发时就在啊。”

几位官老爷反正对“自费女生”、以及对林玉婵这个杂牌出身的“教习”正眼不看,当时也没留意,就信以为真:“我说嘛,她一个妇道人家,家里人怎么放心她独自出洋?肯定要跟来监督一下嘛。”

她如今已很少亲自跑买卖。每个分号和产业的分红、租金,都会定时汇到她的银行账户,或是派人送到小柳——她如今的总账房——办公室。

清朝第一批留美学童踏上征途。和它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相比,这一天显得无比平凡。

男学童的父母已和朝廷签订生死状,约定出洋十五年,业成后回国差遣,不得私谋生理;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灾疾病等不测之事,各安天命,不予补偿……

骨肉分离,码头上哭声一片。留学事务总监督容闳——同时任清政府驻美副公使——不住鼓励:“抱一抱你们爹娘。老乡,抱抱你们的孩子。亲亲小脸蛋。再回来时就是大小伙子啦。”

众船商洗耳恭听。

“可是舵主,”耶松船厂的总工长是个满脸青春痘的壮小伙,芳龄二十四,工龄十六年,坐在椅子上像个铁塔,“明天两边一块谈判,洋人总不可能两头跑。”

黎富贵贼眉鼠眼地道:“佛南先生跟我说了,明日他会在纱厂谈判,船厂这边,他会请一个合伙人代劳。”

香港“红旗帮”,在大清闭关锁国时期,曾是南中国海上数一数二的海盗势力。乾隆嘉庆年间,海盗头子郑一拥有船只千艘,党羽万人,掳疍家娼女为压寨夫人,后者人称“郑一嫂”。又掳一年轻渔民张保仔为养子,乘着挂红旗的海盗船,横行雷州半岛及珠江流域。

跟郜德文喝酒的时候,这个太平天国的遗孤曾垂泪控诉,当年李鸿章就是这么折服了她那心志不坚的父亲,让他毫无防备地踏入了李鸿章的鸿门宴。

“小张,”他忽然低声命令那青春痘工头,用眼神指点,“船厂有洪门组织,料想明日会顺利些。结束之后,你叫几十人,充作围观群众,到她们谈判的地方看热闹,别让人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