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寒门学子面对天子竟毫无惧色。
又有一学子激昂陈词:学生冒死进谏!如今朝中奸佞当道,闭塞圣听。
蔡京、王黼等权相祸国殃民,逼得四方豪杰揭竿而起——江南方腊、河北田虎、京东梁山,哪个不是 !
“我大宋将士,在童贯、刘延庆之流统率下,将领畏战不前,士卒贪生怕死!连攻打残辽一隅之地都两度溃败,若非幽州王出手,幽州早落入金人之手!若朝中诸公及军中将领有幽州王半分才干,天下士子百姓又怎会只颂幽州王而不念朝廷?”
小主,
两名太学生慷慨陈词,说得赵佶哑口无言。
可这位道君皇帝何曾懂得自省?被驳得理屈词穷后竟恼羞成怒:“妖言惑众诽谤朝政,尔等不怕朕的刀斧吗!”
谁知二人昂首挺胸:“忠言逆耳,问心无愧!太祖皇帝曾立三条遗训:其一,柴氏子孙纵有罪不得加刑。如今柴氏后裔被 污吏逼成幽州王,陛下若再杀谏言太学生,不过再破一桩祖训罢了!”
这番掷地有声的辩驳,显露出二人铮铮铁骨与过人胆识。若遇明君,必被破格擢用。可惜他们面对的是心胸狭隘的赵佶——当众被揭短又见其维护柴皓,天子怒极反笑:“好个伶牙俐齿!朕不落杀士恶名,但将尔等革除太学,永禁科举!尔等子孙世代不得入仕!”
拂袖离去的天子身后,陈东与欧阳询相视苦笑。这对胸怀济世之志的学子,本想借进谏促朝廷整饬吏治,换来的却是断送前程的诏令。
“忠言难入君耳,大宋气数将尽!”陈东黯然长叹。
欧阳询却朗声大笑:“既绝了仕途念想,不如投奔幽州王!在他帐下,或可施展抱负!”历史上靖康年间,正是这般热血之士在倾颓的王朝中奋力疾呼。
太学生陈东与欧阳澈联名上书,请求诛杀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徽宗朝六大奸臣,时人谓之。
汴京城内群情激愤,万民响应。
新继位的宋钦宗赵桓迫于民意压力,最终下诏处决六贼。正因如此,金兵首次围攻汴京时,守城将士方能同心协力保住都城。
然而金兵退去后,钦宗却重蹈覆辙,开始宠信奸佞,将李纲、宗泽等忠臣以及陈东、欧阳澈等太学生尽数贬谪。
待到金兵二次南下,汴京已无可用之才。钦宗与徽宗父子被迫出降,酿成千古奇耻靖康之变。
后康王赵构于应天府即位,史称宋高宗。陈东、欧阳澈虽积极献策,却惨遭这位完颜构毒手。大宋诛杀士大夫之风,实自赵构始。
QQ群
而在此世,阴差阳错间,陈东、欧阳澈早被赵构之父赵佶贬黜,永不录用。这两位耿介之士,反倒阴差阳错投效了柴皓麾下。
宣和六年正月十六,元宵佳节方过。
休沐半月的大宋朝廷重开朝会。御座上的赵佶面沉似水:柴皓在幽州大败十万金军之事,为何隐匿不报!
殿下蔡京、王黼等奸佞见龙颜震怒,心知事已败露,连忙狡辩:陛下明鉴!臣等唯恐助长反贼气焰,故而严禁民间议论。更恐惊扰圣躬,这才暂缓奏报。
这番巧言令色果然奏效。赵佶虽知这群佞臣是为掩盖当年与童贯 幽州的旧账,但听着这般谄媚之词,怒气已消了大半。
比起太学里那些直言犯上的书生,终究还是蔡太师这般懂得体察圣意的臣子更合心意。
赵佶冷哼一声:尔等倒是打得如意算盘!可这消息能瞒得过朕,还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莫说市井百姓,便是太学之中......
提及太学,蔡京等人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在太学听闻此事。那太学乃清流之地,平日官差难入,倒是他们疏忽了。
“陛下,太学生目无君上,心怀叛逆,理应重惩!”
蔡京与王黼察言观色,立即附和道。
蔡京虽年近八旬,却因善于养生,中气丝毫不逊于正值壮年的王黼。
“还用尔等多言?朕已将那两个最猖狂的太学生——陈东与欧阳询逐出太学,并下旨终宋之世,永不录用其本人及子孙!”
赵佶冷声宣布,眉宇间透着几分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