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以为太学生当论圣贤之道,忠君报国。
岂料这些学子竟在颂扬反贼柴皓的功绩!
此乃蔡京、王黼等人疏忽之处。
赵佶素喜市井之乐,鲜至太学。
而今太学多为寒门俊才,皆苦读经年,满腹经纶。
这些布衣学子,最是痛恨朝中奸佞,愤慨大宋积弱。
闻柴皓北破金兵十万,哪管什么反贼身份?
只觉热血沸腾,痛快非常!
幽州王真乃盖世豪杰,令人神往!
前番幽州王入汴梁,吾等课业在身,未能得见,实为憾事!
生不求万户侯,但愿一识幽州王!
窗外赵佶每闻一句,面色便阴沉一分。
待听到生不求万户侯之语,已是面如黑铁。
他怎料大宋最高学府,竟处处传颂反贼事迹!
这些本该忠君的学子,竟对柴皓如此推崇!
自古以来,封侯之权,唯天子所有!
赵佶正是当今大宋的皇帝。
这些太学生的话语,分明是在说他们不稀罕赵佶封的万户侯,反而以结识柴皓为荣?
或许学子们并非此意,只是借用李白的诗句,表达对柴皓独抗十万金兵的崇敬之情。
但这话落在曾被柴皓多次挫败、心胸狭隘的赵佶耳中,却完全变了味道!
大宋养士百余载,竟养出你们这些心向逆贼的蛀虫!
朕竟不知,太学已成柴皓这反贼的巢穴!
暴怒的赵佶一脚踹开学堂大门, 的怒火裹挟着凛冽寒风席卷而入。
方才还在高谈阔论的学子们顿时大惊失色。
从赵佶的自称中,众人立刻认出了这位天子的身份,意识到方才的议论已被听去,许多人慌忙跪地:不知陛下驾临,学生胡言乱语,望陛下恕罪!
看着太学生们惶恐求饶的模样,赵佶冷哼一声,怒气稍减。
他何等聪明,自然看出这些学子方才不过是少年意气,如同叶公好龙罢了。
但人群中却有几位学子神色坦然,不卑不亢。
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高个学子朗声道:陛下此言差矣!
太学诸生日夜苦读,只为报效朝廷,岂能妄称蛀虫?
我等谈论幽州王,不过敬佩他独抗金兵、拯救黎民的担当。
幽州王虽与朝廷有隙,却从未攻打州府,更未自立为王。幽州王之称乃百姓自发尊崇,天下公认。
在陛下眼中他是反贼,在我等心中却是保境安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