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水泥与岩石

工坊区域成了最繁忙的地方。

林夜设计的简易“立窑”已经改造完成(利用一个废弃的大铁罐和耐火砖)。

按照他提供的配比(石灰石:粘土:铁矿渣≈75:20:5),原料被破碎、混合,送入窑中高温煅烧。

老周亲自盯着火候,林夜则指导学徒如何控制进风量和煅烧时间(约12小时)。

窑口喷吐着热浪和烟尘。

经过一夜煅烧,熄火冷却。

打开窑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里面是结成块状的“熟料”。

林夜用大锤敲下一块,碾碎成粉,加入少量石膏粉(从废弃建材中找到)。

系统扫描分析:【初级硅酸盐水泥熟料…成分基本达标…活性中等。】

“成了!”

老周兴奋地抓起一把灰扑扑的水泥粉,虽然远不如灾变前的标号,但绝对是革命性的突破!

但如何将坚硬的熟料块研磨成细腻的水泥粉成了难题。

工坊只有最原始的石臼和碾盘,效率极低,粉尘极大。

林夜看着老周和学徒们累得满头大汗,产出却很少,眉头紧锁。

他目光扫过工坊角落一台废弃的、锈死的小型球磨机(可能是灾前小工厂的遗物)。

系统扫描其内部结构:【传动齿轮组锈蚀卡死…滚筒轴承损坏…动力输入轴断裂…】

修复难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能!

如果能修好它,研磨效率将大大提升!

林夜当机立断:“周师傅,你带人继续用石臼研磨,保证最低需求。疤脸,给我找几个懂点机械的,再弄点润滑油和替换轴承来(营地仓库或许有存货)!我来试试修这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