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
它对于提升电风扇的最终用户体验,起着关键的作用。
陈宇凡对此心知肚明。
一台电风扇好不好用,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无非就是两点。
风大不大,噪音吵不吵。
而这两点,都和扇叶的设计直接挂钩。
这个年代的电风扇,扇叶的设计还非常粗糙,基本就是几片铁皮或者塑料片,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其设计思路,也仅仅停留在——能转起来就行的层面。
至于风量、噪音、能耗这些......
根本就没人深入研究。
而陈宇凡提出的“空气动力学扇叶”,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他要求的目标很明确。
在较低的电机转速下,实现最大的送风量和最小的噪音。
这背后,涉及到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来确定扇叶的最佳曲率、迎风角度、以及叶片数量。
除了扇叶本身,林继先的小组,还需要对风扇整体的机械结构进行优化。
比如,如何给电机减震,如何选择更合适的轴承......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林继先站在讲台上,先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不疾不徐的开口。
“陈所长、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们小组负责的是扇叶和风扇机械结构部分的研究。经过这三天的讨论和资料查阅,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他讲的很稳,条理清晰。
林继先不愧是京城大学出来的高材生,性格沉稳,基础扎实。
这种性子,是做学问的好苗子。
林继先继续说道:“首先,在扇叶设计上,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平面式扇叶结构。我们计划借鉴飞机机翼的原理,设计一种带有特殊曲率的翼型扇叶。”
“我们的初步构想是,通过优化扇叶的攻角和弧度,使得扇叶在旋转时,能够以最高效率推动空气。从而在低转速下,也能形成稳定而集中的气流。”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台下的学生们顿时眼前一亮。
用飞机机翼的原理来设计风扇叶片?
这个想法非常新颖!
陈宇凡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没错。
这正是后世高端风扇的主流设计思路。
林继先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已经摸索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这悟性,确实可以。
“除此之外,我们还考虑到了噪音问题。”
林继先翻了一页笔记,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