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一碗水 南山 966 字 5个月前

这一趟日本之行,三美好像又回到了原先在何氏打工的时候,一路都跟着何云道,他们安排的行程比美好商贸考虑的行程合理得多,先去了销售终端观察了一天,把早中晚几个时段的客流量和当地人的消费习惯都摸了一摸,才转头联系山下智久。

看到两家公司的代表同坐一辆车来,山下智久还挺意外:“中国人は内部争いが好きだそうですが、お二人はそうではないと思います。”

这人不管说好赖话都是笑眯眯的,三美悄悄问:“他说啥呢?”

小林贴着她的耳朵回:“他说他听说中国人喜欢搞内部斗争,但是他觉得您二位就不是这样。”

三美直起腰板:“我们中国商人讲究以和为贵,做生意是第二位的,一起做事情才是主要目的。我和何总一起来,就是想确认一下咱们之间下一步合作的可能性,至于最后花落谁家,都是好事,不存在什么内部斗争,那都是讹传。小林,翻!”

小林吸了一口气,哗啦啦就把话翻完了,山下智久对着几人点了点头,带着他们去参观公司的货运部。

他确实没有骗人,山下商社的货每天从海上到达港口,再从港口分车运送到各大商超,吞吐量比三美她们预估的大很多。

原先从数据上来分析的话,日本本地的商超,尤其是高端商超应该消化不了山下智久要求的货量,但是这一趟看来,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和中国还是不太一样,中间地带的消费群体比例小很多,大多数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呈现两极分化,山下智久提出的供应量,与他有合作的日本市场完全可以消化掉。

这个结果三美十分惊喜,如果是按照这样的供应量和对方能给出的成交价格,即使在增加设备和人力的前提下,依旧比从中间商手上过一道更有赚头,看来山下智久也是做了成熟的调研之后,才决定挑战直接从产地进口这样的路线。

好的生意就是两端都有得赚,这确实是一笔很好的生意。

惊喜归惊喜,现在显然是何氏的积极性更高,最终山ᴊsɢ下智久决定和哪一家合作,还要看明天两边给出的最终报价。

当天晚上刚回酒店,何云道就没有避讳三美,打电话回厂里,开始研究增加设备的事。三美却没有先打电话回去,而是拉着小林,又到街头走了几圈。

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五光十色,一会儿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互相推搡着走过,一会儿是一群都穿着黑白灰的上班族像银鱼一般游过路口,穿着彩色丝袜的大叔会突然跳出来递传单,几个挂着耳机的年轻男孩站在电杆下面说着听不懂的语言。

三美观察着这些人,看着他们手上拎的东西,望着他们脸上的表情,走着走着,她问小林:“你说日本人过得开心吗?”

“我觉得都差不多吧,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不过现在日本社会的年轻人普遍比较消极,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哎,我也就是一个印象啦,就是感觉他们这个社会又像还在蓬勃生长,又像很快就要集体灭亡三美姐,我就是这么一说的,你可别太认真啊,生意的事,我不懂的。”

三美点点头。

她想起了村里的人,厂里的年轻人,他们的表情和这些日本年轻人的表情明显不一样,东京街头的年轻人们,脸上是笑着的,眼睛里都是空洞和疲惫,这样的疲惫让三美觉得有些吓人,她时不时就感到身边的人其实已经死了,只是在本能地由肌肉和神经驱使着向前。

不像农村里的年轻人,他们眼睛里都是火光,三美都能想像到那几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女是如何聚在一起,又是以什么样的语气琢磨怎么才能顺利领到工钱,然后支起自己的可食用菌棚。

走着走着,三美突然就不走了,小林以为她是被前面的风衣男吓到了,急忙安慰:“日本人是这样的,什么季节都有人穿着大斗篷拿着长柄伞,你别怕,他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三美却转身说:“小林,你把机票改一改吧,咱们回去。”

“不是还有一天吗?不是说还要竞价?”

“不竞了不竞了,回去,咱们回乡下去。”

去了一趟日本,生意没谈成,倒是拎回来一堆吃的东西,陈欣一边吃三美打开的紫薯船,一边问:“怎么了嘛,干不过何云道?”

三美看她吃得香,没忍住自己也开了一盒,果然还是觉得很好吃,顿时后悔没有多带一点,她嘴里塞满紫薯糕点,含混不清:“我想过了,董国华说的是对的,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我想先把村里的事做好再说。何况就算真的和日本人做生意,勉强着上肯定不会好过,人家何氏游刃有余,我就不去凑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