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一碗水 南山 988 字 5个月前

“你别胡说,那可算不上骂,其实就是,争了两句,董姐想让杨俊到厂里去做新机床验收,杨俊就说”

“说什么了?”

“说他是您请来的,要使唤也是您使唤,轮不到董姐董姐就说了他几句。”

三美一听,脑壳冒火,男人怎么这么幼稚?这算个屁的问题,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竟然还这样拗着,难怪前两天问他地理标志的事,他在电话那头叽里咕噜半天说不到重点,原来是在这儿憋着气呢。

世平高速的批文已经发下来了,正是钻头觅缝找机会的时候,三美不能在这个时候影响董国华做建筑公司那边的业务,可她心里也很是过不去。

她其实也明白,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在何氏菌业打工的时候就见识过了。何况人员管理本来就不是她的强项,如今这些事看起来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不解决,还是得闹出别的麻烦事来。这些管理方面的事情真到自己头上,还是觉得不好处理,总的来说,还是最近太顺利了,她似乎有些习惯了顺利,所以疏忽了很多问题。

三美回木屋想了一夜,这一夜她没有询问任何人,也没有一时冲动把杨俊骂一顿,她只是冷静地抽出当初董国华给她的那本书,又静静地读了一遍。

第二天一大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吵醒,迷迷糊糊扒开压在胸口的书,是冯玉斌打来的。

山下智久竟然真的找回来了,他没有通过上一次的项目介绍人,而是直接找到了镇政府。这个精明的日本人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贸易公司谈下了日本方面的高端连锁超市野生菌供应的合作单,他想直接和产地建立联系,所以正在找合作商。

三美一听,这算一件大事,耽搁不得,于是急匆匆又赶回镇上,到了冯玉斌办公室里,山下智久本人并没有来,来的是一个说中文的小姑娘。

三美和她握了手,正准备问问题呢,冯玉斌说:“等会儿,还有几个人没来,一会儿去会议室说。”

等着也是等着,三美听着对方代表和冯玉斌聊一些和这件事没关的东西,渐渐走了神。她在想,公司里的年轻人做工做久了,想出来单干其实并不奇怪,采摘环节没有和工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也很难保证她们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工作是啊,对待自己的事。现在美好商贸就是自己和董国华的公司,她们做得再多再好,也就那点工资罢了,怎么可能当成自己的事。那如果,让他们也成为公司的主人,让他们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和他们自己的收入直接挂钩,是不是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呢?

“对不起冯书记,我们来晚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头一ᴊsɢ看,何云道,还有其他几个菌厂的老板。

好啊,看来山下智久这碗饭,是真的料很足了。

第61章 第三十一章 也似当时着意深(上)

说实在的,山下智久的订单并不算大,重量还不及马老板每年从美好商贸拿出去的一半,但是山下智久提出的交易条件实在是过于诱人

——

产地推广。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三美明白这意味着有了地理标志的世平菌子很有可能通过这条通道打开在日本的市场。在镇政府的会议开完以后,三美没有急于做决定,她想听听何氏是什么意思。

何云道想的和三美也差不多,何氏此前一直有外贸单,但都是通过外贸商,他也很想直接和日本市场建立联系。

现在三美的问题就不再是“争不争取”,而是变成了“如何争取”。

山下智久的标准很高,除了常见的规格、检测报告和水分含量等指标之外,他还要求包装标准比现行的市场标准多一道封膜的程序。几家小菌商才听完“封膜”就直接退出会议了,只有三美和何云道听到了最后。

封膜,就是在最后一道装盒工序前,在包装好的野生菌表面,用pvdc保鲜膜进行封装。

这么简单的一道工序,怎么就把大家都吓跑了呢?

对方要求的不是普通保鲜膜,而是pvdc保鲜膜。

且不说pvdc的价格比pe和pvc的价格高出许多,光是在装盒前增加一道工序,就足够要命的了。现在菌厂的包装都是由生产线完成,如果要增加这一道工序,只有两种办法——引进新的设备,或者增加人力。

这一单利润本来就不算太高,刨去pvdc的成本之后,最多也就挣个人工钱,要大家为了一个只有50概率的市场机会,倒贴钱增加设备和人工,根本就不现实。

有这个实力的只有何氏和美好两家,他们也就没必要陪着唱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