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一碗水 南山 941 字 5个月前

哪知罗丽就跟吃了秤砣似的,迎头回答:“她是谁对我来说不重要,我想做成什么才重要,她能帮着咱成事,我为什么不去找她?”

书记有这决心,县委班子里年轻人全部燃起来了,县委上下散发着一股罕见且浓烈的拚搏氛围,这回的项目书,可能是这几年以来发挥得最好的一回,连静安的领导班子看了,都觉得确实是个好项目。

静安区内部的讨论会过去没多久,好消息就从上海一路传回县里:风险预估和资金规划都通过了,静安区政府正式入股世平县的野生菌+旅游双轨模式,负责全县整体项目80的资金,并且在必要时提供技术以及技术人员支持。

区区一个世平县想弄个双轨模式,对静安区来说,不过是众多投资中芝麻大点的小项目罢了,可对世平来说,这一次合作无异于雪中送炭。消息传来那一天,整个办公室都沸腾了,就连在家休产假的周双双,也激动得跳了起来。

一份项目书,一个会议,听起来简短且快速,只有参与其中具体的那一个人自己才知道,走这一遭有多么不容易。伟大的事情总是由平凡的人在坚持中创就。这笔投资投进来的不是钱,而是水,水流起来,地就活了,地活了,世平就能活了。

听说世平拿到了上海的投资,可把隔壁龙柱县的领导班子急坏了,原本他们根本没把世平当成对手看待,一心只盯着发展得更好的建水县,如今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从天而降,资金量比他们的蔬菜产业总量大多了,眼看着一直跑得最慢的世平突然一个大跨步追了上来,大家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新一轮的争抢又开始了

第58章 第二十九章 六月禾未秀 (下)

“你说我俩死了以后,人们能给我们立碑吗?”

“你想要他们给你立碑吗?”

“想,又不想。总觉得我俩为了向阳新村这点事也算操碎心了,还要给政府当人肉探子,要块碑也不算过分可想到死都死了还不能安生,要保佑后人,又ᴊsɢ觉得烦得很”

听三美说着这种无边无际的胡话,日娃的脸上荡漾着慈爱的笑容,脚下的油门也踩得轻了不少。

车子徐徐地驶向龙柱县,一亩亩盖着薄膜的土地从他们身后快速地消失,日娃转头看了三美一眼,她正把头搭在胳膊上看窗外的田野。日娃又一次笑起来,如今他已经能找到确切的词来讲清楚三美对他的吸引力了——她的身上有一种纯粹的野生。

不管是不是农村人,不管后来的境遇如何,日娃所认识的他人身上总是有半驯化半野生的痕迹,只有三美,不管经历什么事,她的眼睛总是狡黠的、机敏的、好斗的、明亮的,他最喜欢看她的眼睛,充满野性。

车还没开进龙柱县,就看到通往通海的分叉路上围着一大帮人,三美心想,董国华那个做家具的朋友周老哥,电话里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于是示意日娃把车靠边,俩人一起挤进了人群里。

这些人应该都是龙柱县的群众,他们把一个坐在迈巴赫里的老男人围在中间,骂骂咧咧,情绪十分激动,感觉随时可以搞出人命来,全靠迈巴赫这边的几个年轻小伙把老头护在车里。

“朱伟文,你生儿子肯定没屁眼!”一个妇女按着年轻小伙的肩头跳起来咒骂,只见那个叫朱伟文的人从徐徐下降的车窗里探出头来:“大姐,你咒晚了,我三个儿子都有屁眼,孙子也有。”

此话一出,群情激奋,新一轮的咒骂又从头开始,朱伟文看起来十分不耐烦,他不顾安保人员的阻拦,把大半个身子都探了出来,清清嗓子,洪亮地说道:“冤有头,债有主,前面左转是政府。水利水电这些事,你们跟我说不着,有问题找政府,我也是听政府的,非要找我,还不如回屋里多拜拜祖宗呢。”

说完冲着司机吼了一句:“开车!”

司机不好违抗,只能一边鸣笛一边企图把车开出去。群众哪肯饶他,纷纷拦在车前,有的直接躺了下来,口里喊着“想走先把我压死”云云。

三美看得心惊胆颤,生怕那司机一个油门没把稳,真把人给碾死了,正想着这事得报警呢,警车就过来了

看来真是每个县都有适合自己的何氏,这朱伟文在龙柱县的影响力,估计也和当年的何超平差不多。

通过周老哥介绍的人,日娃和三美以学习和考察的名义在龙柱县转悠,不仅在县城里活动,还到基地里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如此差不多半个来月,终于摸清楚了龙柱县政府现在比抢高铁站还急的事情——缺水,尤其是缺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