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一碗水 南山 934 字 5个月前

冯玉斌的领导政策和王明祥风格迥异,不同于以往只关注重点乡镇企业、政策偏向明显,现在冯玉斌鼓励镇上的商人,只要有想法就大胆实施,镇政府会在政策和流程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审批流程上,要求办事员又好又快,很多原来繁杂的程序被他直接砍掉了,一切审批只分三步走,大大节约了政府工作人员和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美好商贸成立之后没多久,很多类似的小公司也渐渐跟风成立,美好商贸旁边开起了美丽商贸,好运商贸,宝多多商贸,山里人商贸少水镇有了商贸一条街,这事儿不仅在县上很快传开,连省里的媒体都报道了。

天已经黑透了,罗丽还没有回家,她在办公室里看着冯玉斌的交上来的工作报告,紧紧拧着眉头。

上任之初,她就把县里15个乡镇的基本情况都研究透了,排在末位的少水镇,经济数据从来没有这一两ᴊsɢ年这么好看过,遍地开花的商贸公司大浪淘沙,最终留下的、包括美好商贸在内的几家公司,不仅解决了少水镇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还出资改善了镇上的公共道路和卫生条件,镇上的新房子越来越多,连市场都热闹多了。不仅如此,这些乡镇企业给县里的税收也做了不少贡献。

而且刘三美这个人似乎是有天生的生意头脑,每次县里办什么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她就争抢着做赞助商;特殊学校迁校址,她捐器材、捐钱、捐人出来帮忙;其他乡镇遭了泥石流,她就组织公司的员工送救灾物资;一有友商到县里考察,就算名单里没有她,她也嬉皮笑脸地来凑热闹;野生菌协会里的成员,就没有没和她刘三美吃过饭、喝过酒的

美好商贸本来只是一个乡镇小企业,即使发展得再好,也有乡镇企业避不开的弱点——劳动生产率低,看着年报细项和计划书,董国华和三美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厂做深加工产品就会成为必然。

罗丽看出来了,美好商贸想建厂,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想建厂,不见得是件好事。

果然,她才放下年报,桌上的座机就响起来,会在这个时间点打电话进来的,也没有别人了,罗丽吸了一口气,脸上迅速地换上微笑表情,接起电话:“小何呀,你知道我还没下班呢?”

何云道最近在忙着扩厂的事,他要和罗丽要一块批地。

与其说要,不如说是要求,罗丽本来就是省委组织部推举的人,各中关系自不用说,即便有困难,她也得想办法把那块批地给他。

何云道的眼睛亮,早从罗丽下乡的次数他就能看出来,就像刘三美当年藉着公司的名义狸猫换太子,个人承包了向阳林挣到第一桶金,才快速发展到今天。罗丽也不过是踩了舅舅做踏板而已,起先还是一副应付模样,现在她的根系已经像榕树一样钻进了世平县的各个角落,任谁都看得出来她想做一个好官,想做一番政绩。但是在世平县,能不能做一个好官,还得看何家点不点头。

再者,现在各个乡镇都掀起了一股成立商贸公司的风潮,据说还是刘三美带起来的,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乡镇企业一般也就是小打小闹,一段时间运营不利,慢慢也就自生自灭了,但也有例外,他不得不提防着这一点。

在何云道心里,要把世平县的野生菌推广出去是一回事,由谁来推广出去又是另一回事了。刘三美的活跃度他看在眼里,照他对她的了解,美好商贸冲出头来也是迟早的事,在这家小企业成为强劲的对手之前,他必须趁它还小,实现原先定好的扩厂、增加生产线目标,把世平县的野生菌深加工产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何云道想要的地块就在新开发的工业园区里——这个园区是罗丽最近一年一直在努力才终于落实下来的,属于省重点项目之一。

世平县底子弱,现有的产业几乎都在何家的手里,权利和资本过于集中,短期来看,县城内还算红红火火,实际上和其他飞速发展的县城横向比较起来,世平县的模式太落后了,早就被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既入仕途,不能草草一生,罗丽隐忍了许久,才得到这个有实权的位子。她有她自己的目标,之前扮猪吃老虎,按兵不动沉寂了一年多,如今正好是一个不破不立的关口,她也该稍微活动活动了。

要闯关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现在这个一家独大的局面打破,可怎么实现呢?看着少水镇的年报,她把台灯调亮了一点,在面前的笔记本上飞速地记下脑内的逻辑链,写着写着,一个办法在她心里渐渐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