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一碗水 南山 937 字 5个月前

“我和各位姐姐交个底,这个公司是我和三美一起办的,将来要是她跑了,不发工钱,你们尽管来找我,到时候就算我亲自克拌水泥灰,也有本事把你们的工钱按数目发出来!一角都不少!”

第44章 第二十二章 发轫之始 (下)

也许是一整个夏天的宣泄让老天爷疲惫,九月的雨一下子变得柔和了许多,不再劈头盖脸地把水珠子重重地砸进森林里。

有了董国华的资金,公司顺利成立,就叫“美好商贸”,业务范围不仅销售野生菌,还有蜂蜜、土鸡蛋、四季豆、圆白菜等一应农副产品。这是在公司登记注册之前,三美和董国华合计了许多天才定下的经营范围,只有成规模了,销路才更容易打开。公司运营和管理基本上都由三美做主,菌季一心做野生菌,非菌季就做各个村里现成的农副产品。

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毕竟农副产品都是看天吃饭,受政策变化影响也很大,但是董国华觉得,做生意不能光盯着挣钱的事做,有些不挣钱的事,只要能做就得尽量去做。

她们把山都承包了,不让山民零散采摘,原本雨季指着菌子增加一点收入的山民自然就有意见,有意见就容易使绊子,倒不如平时就和他们建立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农村人嘛,就讲究一个情面,美好商贸都做到这份上了,是情意,也是不好得罪,山民自然也就不折腾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商人,能做的事越多,与政府的联系就越紧密,只要这层紧密关系一直在,就不愁公司没有饭吃。

董国华想得没有错,美好商贸是镇上第一家往外集中销售少水镇农副产品的公司,政府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是要多出力帮着解决问题的,好几次有不安分的人想找事儿,都让冯玉斌想办法压了下来。

对他来说,美好商贸做得越好,他往上争取资源的底气越足,资源越多,少水镇就能发展得越好。更别提三美算是和他一起“同甘共苦”过来的,当初要是没有三美帮忙,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了,就冲这一点,他也得使力把美好商贸往上推一把。

美好商贸的办公地址选在了镇政府隔壁的一间门面,挂公司牌子那一天,三美和董国华十分有默契地都穿了深蓝色的衣服,在鞭炮声中揭开牌子上的红布时,阳光正好照过来,照得公司牌子闪闪发亮。

财务兼用董国华建筑公司的财务,文职人员的办公地点就从活动板房里正式挪到了这边,这可把财务大哥高兴坏了,活动板房夏天热冬天冷,在这里可以吹风扇、烤火炉,虽说工作变多了,可工资也涨上去了呀,他美滋滋地站在两个老板身后鼓掌,忍不住回头张望办公室里的布局,心想着这回一定要在工位上养活一盆绿植。

公司一成立,三美就趁热打铁把入协会的事办妥了,这下水木花野生菌交易市场的马老板就更高兴了,主动找三美再续了3年的合约。

马老板也不笨,他之前找的中间收购商,质量层参差不齐不说,价格也要根据市场价调整,有时候进货那会儿还是高价,第二天流转出去市场价就跌了,一夜之间蒸发十来万的时候也是有的。三美这里就不一样了,货源固定,质量好。这一年下来,三美的人做事也靠谱,没有一次是拖了时间、少了斤两的。他在三美这里尝到了大甜头,可不得赶紧把合约定下来,以免让别人抢了先。

三美前脚和马老板续完合约,后脚就和陈欣、日娃一起去了机场送凤丽。看着凤丽拖着行李箱走进安检口,三美的心空荡荡的,这回凤丽去的可不是县城,是北京,十万八千里外的北京,她嘴上说放心,结果整个人探着身子站在安检口外不断地移动,对着凤丽招了一遍又一遍手,直到凤丽走进候机厅,彻底消失在她的视野里。

陈欣一把抱住她:“行啦行啦,放寒暑假就回来了,又不是再不见了。”

三美不好意思地擦一擦眼角的泪花,拍了陈欣的手背一下:“你倒是会说,等会儿我们回村里去的时候,你不要跟在车后面追着招手。”

根据宇宙定律,人类的忙碌和充实会加快时间的速度,到了凤丽读大二,而陈欣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美好商贸已经完全踏上了正轨。

公司的员工从最开始的那几个妇女,增加到了二三十个人,都是附近村寨的山民。她们日常在家务农,种出来的农产品就经由公司卖到学校食堂、企业食堂去;到了菌季,她们就进山采菌,由于采菌工人们严格遵守三美制定的采菌流程,几片林子的野生菌产量明显比之前菌农零散采收的时候高了许多,冯玉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