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郭芳仪欢心坏了,道:“陛下,四娘妹妹不会不原谅妾吧?”

李谌道:“不会,杨四娘最是知书达理,再者说了,你并未做错什么。”

“陛下您真好!”郭芳仪对杨四娘嗤了一声。

杨四娘胸口憋闷,吃了这么大的亏,可又不知道如何辩解。

太皇太后听到动静也走了过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无事。”李谌乖巧的作礼,将小奶狗的气场开到最大,笑道:“叨扰到了奶奶的清净,是杨四娘与郭芳仪生出了一些误会,不过孙儿已经责备过杨四娘了。”

太皇太后一听,嗯——舒坦,皇上也会维护郭芳仪了,这次没叫杨四娘那个不知检点毫无礼数的小蹄子讨到好处。

“是啊!太皇太后!”郭芳仪心情大好,走过去搀扶老太太,撒娇的道:“陛下已经责备过四娘了,我也不是什么斤斤计较之人,便不要叨扰了太皇太后的雅兴,那面儿的灯真好看,我扶太皇太后去看灯,如何?”

太皇太后就喜欢郭芳仪,听她这般讨好,立刻喜笑颜开:“好好好,看灯!看灯!”

杨四娘百口莫辩,气得在原地跺脚撕扯手帕,众人却不搭理她,簇拥着老太太往太液湖便去看灯了。

刘觞跟在旁边,偷偷对李谌比了一个大拇指。

李谌差点被气笑了,怎么觉得今儿个玩的最开心的,是他刘觞呢?

众人来到水边,刘觞拨了拨李谌,让他上前扶着太皇太后。

于是李谌和郭芳仪一人一边,搀扶着老太太,老太太虽然还有些气性,却没有撇开李谌的手,说明已经气消了不少。

李谌眼看着事情发展的顺利,便开始推动下一步计划,道:“奶奶,前些日在兴庆宫,是谌儿不懂事儿,顶撞了奶奶,回去思来想去,寝食难安,还望奶奶别与孙儿计较。”

太皇太后哼了一声,郭芳仪立刻道:“太皇太后,陛下可是您的亲孙孙,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有什么事儿还能成了隔夜仇呢?老太太您是最大度的,早就忘了,对不对?”

有郭芳仪说话好,太皇太后顺着台阶道:“是呢,谌儿你说的什么事儿,老身都不记得了呢。”

李谌一看,这法子管用,当即又道:“谌儿回去仔细想过了,吐蕃之事,便依照太皇太后的法子,依照老祖宗的法子,和亲的好。”

太皇太后多看了李谌一看,道:“哦?真难得啊,谌儿你想通了?”

“是,孙儿想通了。”李谌乖巧的道:“这天下和平,歌舞升平,百姓好不容易安居乐业,决不可轻启战事,太皇太后顾虑周全,倒是孙儿意气用事,被气性冲坏了头脑,往后这样的大事儿,还得请太皇太后您做主呢!”

太皇太后可算是舒坦了,道:“陛下还年轻,也没什么的,往后里多习学。”

刘觞拱手道:“太皇太后,您老人家可不知道,陛下为了反思,熬夜写了好几个和亲的草拟,准备交给太皇太后您决断呢。”

“还有这样的事儿?”太皇太后道:“那谌儿觉得,这和亲,该派什么人去呢?”

大唐和亲虽然是派公主前往,但其实都不是皇帝的亲女儿,或者亲姐妹,全都是册封的,名义上的公主。

李谌侧目看了一眼委屈的杨四娘,幽幽的想,也罢,不过是个弘农杨氏之女,朕也没什么舍不得的,如今舍弃了杨四娘,若是真的能不费一兵一卒让吐蕃知难而退,那么太皇太后便再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把持兵权了,怎么算,朕也不吃亏。

李谌面容平静,甚至语调中有些帝王特有的薄情寡义,凉飕飕的道:“户部尚书之女四娘,乃弘农杨氏之后,名门贵胄,仪态四方,朕私以为,若封杨四娘为御妹,敬为公主,送往吐蕃和亲,是再好不过的。”

轰隆——杨四娘如遭雷劈!

如果方才天子维护郭芳仪是“意外眼瞎”,那么现在便是“预谋良久”。

江王的寿辰是一个圈套,杨四娘恍然大悟,根本不是陛下对自己余情未了,分明是一个圈套!万劫不复的圈套!

“陛下!?”杨四娘想要分辨,吐蕃千里迢迢,语言不通,又是中原人眼中的蛮夷,杨四娘怎么可能愿意嫁过去。

太皇太后吃惊之余,却很满意,呵斥道:“放肆!天子与老身说话,轮得到你来插嘴?”

杨四娘抿着嘴,浑身打哆嗦,一脸泪痕的望向天子,似乎想要天子回心转意。

李谌却不看他,恭敬的对太皇太后道:“奶奶意下如何?”

太皇太后心情更是大好,点头道:“孙儿真是长大了,会思量了,老身亦觉得陛下这个决定,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