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水军司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235 字 2个月前

“南海之侧有齐国,一年三熟还有金山银山挖不完——”

“东北还有个越国,分田分地又分狗,吃肉总比吃米多……”

听着这本土强调的凤阳花鼓,乡亲们听在脑中,记在心里,一时间百转千回。

虽然他们总是被说愚昧,但论到如何活下去,则是极为精明,很会权衡利弊。

事关未来的东西,他们总是记得非常清楚。

很快,花鼓戏结束,则又上来一说书的,惊堂木直接拍下:

“且说,那张三自幼失去大(爹)与娘,与那老爹(祖父)相依为命,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儿,老爹就去世了,殊不知,那财主就惦记上了他家的三亩水浇地……”

“心一横,他直接卖了地,全家移民齐国,您猜怎么着?刚落地,就有一百亩水浇地等着呢……”

“班主,你这戏唱得不一般呀!”

村长抽着旱烟,目不转睛地看着戏台,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精神娱乐也是很少的。

更别提,这群人可比乡下的草台班子强多了。

那姑娘,水灵着呢,比豆腐还嫩!

“没么事,就是混口饭吃!”班主笑着说道:“我们领着内务府的粮饷,就是替皇帝教化百姓的。”

老村长心头一惊,内务府一听就不得了,他的腰不自觉地弯了几寸,堆满了笑:“那是,那是。”

“只是吧,您唱得是移民啥的,就有些那个了……”

与那些普通农民不同,村长是有见识的,立马就意识到戏班这是鼓励大家移民,这可不得了。

在农村,争地争水,靠的可都是劳动力。

人数的多寡,可是决定性条件。

“这是朝廷的安排!”班主随口道:“况且,我瞅了瞅,您这村子可得有四百来口了,虽说如今不收丁钱,但也不能这样生啊!”

“村里几个寡汉?”

“二十来个!”村长放下了旱烟,叹了口气:“这群孬子,就晓得生男伢,女伢生下送人的多……”…

“我听说了,移民去海外藩国,一个人给一块钱呢!”班主凑过来,低声道。“给谁的?”

“你呀!”

“我?”

“是咧,可不得是你吗,你得劝那些寡汉迁走才有钱!”

“格老子的!”村长咬着牙道:“能让这群寡汉娶到烧锅的,怎么都成,我这就去说!”

“别急,等唱完再去也不迟!”班主拉住他,笑着道:“咱可只在村里停两个时辰,待会得去乡里唱,可没那么容易听了!”

说着,他显摆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怀表,瞅了一眼时间。

“这?”

“怀表,有价无市!”班主炫耀道:“咱这不是教化嘛,上官看咱努力,就赏了一块,市面上可得百来块呢!”

村长眼睛都直了。

及至唱完,一群人就围了上来,问东问西,尤其是藩国移民的待遇与好处。

“烧锅会有的,牛也会有的,地更是数不清,只要你想去,就去码头,那里有人收……”

应付完这群人,戏班继续上路了。

半路上,一个名叫李火旺的少年凑了过来,想要捎带一程,这自是可以。

见少年孤苦伶仃,身上伤痕累累,一问三不知,精神都有些不正常了,班主心生怜悯,这才摇头道:“罢了,你以后就跟着咱班子吧,你会什么手艺?”

“我?”李火旺迷茫道:“跳大神算不算?”

“也行!”

班主点头道:“碰上哪家死人了,你倒是能混口饭吃……”

九江府城,随着年节到来,陆陆续续汇聚了不少的戏班子。

婚庆,诞子,过寿,大户人家最爱的就是请戏班子,既热闹又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