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西巡(二)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686 字 2个月前

朱谊汐笑着,脚步轻盈。

绥远的农、牧业发展还算可以,但最为迅速的,莫过于采矿业了。

煤矿,铜矿,铅矿,锡矿,金银等矿不断被开采,吸引了大量的蒙人、汉人前来,尤其是爱好冒险的山西人尤多。

上万人忙碌在采矿之中,持续十余年的采矿,绥远的汉人怎能不多?

皇商对于采矿业几乎是垄断经营的,只有一些小缝隙留给本土势力,故而朱谊汐对绥远的经济一清二楚。

纳税一百三十万,农、牧不过四五十万,余下的都是矿场和林地,水运资源罢了。

相较于察哈尔只能放牧,绥远因为采矿业已经风生水起了。

他在绥远待了几日,领略了草原风采,见识到了草原安稳,心中松了口气,就转而向南,去向了大同。

然后过了雁门关,直入太原。

暂住在一位皇商家中几日。然后又马不停蹄过了黄河,去向了关中陕西。

刚踏入关中,一路上百姓雀跃,欢呼声不止,士绅官吏更是与之荣焉,热情异常。

朱谊汐晃过神来:“这是乡梓啊!”

大明的帝乡只有一个,那就是凤阳。

但对于绍武新朝来说,文武勋贵们泰半出自陕西,多少勋贵的祖籍在陕省?

崇祯末年的西贼、闯贼,包括后来统一天下的朱谊汐,也是陕西人。陕西,又何曾不是帝乡?

一瞬间,朱谊汐心神一动:“何不在陕北修一条铁路?”

此时的陕西有一条陕甘铁路,西安直达嘉峪关,已经修了五六年时间,长达两千余里。

损耗钱财近千万块。

而预计中,其将修到安西的乌鲁木齐和伊犁去,以如今的速度,还得要五六年才成。

这条铁路对于陕西的促进是肉眼可见的。

人工、铁轨、枕木,乃至于铺下的碎石头,都极大的激发了陕西的消费,引领这片土地复兴。

陕西巡抚寸步不离,堆着笑容:

“陛下,听闻您老归乡,阖省欢腾,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在闹市放鞭炮着,官道上百姓更是主动清扫撒水……”

“嗯!”对于这些好听的话,朱谊汐是左耳进右耳出,浑不在意。

什么箪食壶浆,携老扶幼一类的,他是丁点不信。

普通人忙活着一日三餐就用尽全力了,哪能主动放弃工作去扫街的?

对于陕省百姓而言,他这个皇帝不过是炫耀的资本罢了。

绍武皇帝何曾给陕西百姓发钱了?

官道,铁路什么的,太空了,没有发钱实惠。

朱谊汐也懒得追究那些虚名,他直接道:“绍武初年,陕省阖省百姓有近四百万,汉中就占了一小半,陕北更是十室九空,如今怎样了?”

“禀陛下,陕西如今有口千万,翻了一番多,陕北的榆林、延安、平凉等府,也有了两百来万,恢复地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