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白灾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9 字 6个月前

这些钱看起来多,但跟战争比起来,又显得渺小了。

稍微一场千人的突击战,就不止十万,万人以上,就得以百万打底。

与冷兵器时代相比,热兵器的成本更贵,火药是大头。

“察哈尔倒是平静,大家伙也没想着造反了,多是听书,听曲,赛马,摔跤,乐趣不少……”

“那倒是好!”朱谊汐笑道:“如今虽然察哈尔苦寒了些,但是中原的富贵你们也能享受,这不比之前辛辛苦苦抢的东西来的强?”

“冬天里窝在炕上多舒服。”

布达里也配合着笑了,对于皇帝的话语,他倒是有几分的肯定。

虽然比不上皇帝,但他这个大汗,却是与那些大贵族们的享受相差无几。

甚至在关内和辽东,他也是有田庄的,赚钱买地谁不会?

茶叶,丝绸,女人,酒水,应有尽有。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这样享福的生活,他宁愿一直沉醉下去。

聊了一些杂事,布达里才说到铁羊钱:“臣对于铁羊钱是万分认可的,毕竟是朝廷的国策,但就是那钱,太少了些……”

布达里认真道:“对于寻常的贵族来说,一户一块不差,对好歹臣等也是汗,三千户的牧民,一年就算是三千张羊皮,也不止三千块,这太低了……”

听到这,朱谊汐笑了,原来是嫌弃钱少。

他一点也不恼,笑吟吟道:“尔汗麾下多少帐?”

“原先有三千来帐,如今经过十三年,已经有四千六百帐。”

布达里立马老实道:“察哈尔郡王则有四千帐左右,仅仅比臣略少。”

四千帐牧民,如果不计较得失的话,可以瞬间拉起八千骑兵,这可不是笔小数字。

但朱谊汐却不慌,因为在察哈尔,光是驻军就有两万,还有近万帐的汗部,两者加起来的兵力,就算把贵族们吸干也拉不出。

更别提还有朝廷治下的牧民了。

“汗毕竟与塔布囊不同。”

朱谊汐点头赞同:“这般,对外的话,你们依旧是一帐一块,但实质上,却是一帐三块,四千六百帐,永久不变。”

“察哈尔郡王则是一帐两块。”

多支出那万八千,朱谊汐为大局着想,根本就不在意,但亲疏有别,不这样怎么会凸显亲近?拉拢人心?

果然,布达里欣喜若狂,忙不迭拜下。

这相较于他的实际收入,可多了好几千块呢,值了。

心情愉悦地踏入宫廷,他将要去见妹妹琪琪格了。

一场冬至日朝会圆满结束。

至此,朝廷开始了封衙,再多的事只能等待明年处理,这段时间就是休假了。

整个大明,也由此进入到了绍武二十二年,也就是1668年。

皇帝的年龄也迈入了四十五岁,看上去依旧精神旺盛,正是政治的黄金年龄。

不过刚过完春节不久,这是蒙古大贵族们在北京过冬,享受着舒服,但草原各地却是乱了起来。

绥远的逆贼肆虐,边军不断出击,绥远巡抚更是广召各部贵族,和麾下的牧民,点齐两万牧民为军,和边境一起清剿。

而在漠北,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则等来了白灾。

所谓的白灾,就是大规模的降雪引起了暴雪灾害。

在草原上,几乎是每隔三五年就有一场大规模的白灾现世,可谓是让人难受。

这一场场的灾害,就会驱使大部落吞噬小部落,从而壮大,让整个草原陷入动荡。

且不提暴雪对人的伤害,其对于牲畜的危害更大。

如果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它会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畜牧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冬天的草原,牲畜们也得出来觅食。

即使朝廷大规模的普及了青贮,但是各个部落和牧民们家庭实力都不同,青贮自然不同。

(青贮,就是窖藏发酵牧草,从而更好的过冬)

就像是沟渠和河堤修建的再好,也防不住那旱灾。

朝廷对此自然早有惯例:赈灾。

就像前面说的,如果坐视不理,草原上的秩序将会荡然无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无论是哪个部落壮大都是朝廷不想看到的。

因为这会破坏大明多年来制造的秩序。

这要是有一批不怕死的南下,造就的危害就钱财更大了。

“库伦有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