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安南通史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29 字 6个月前

满清之所以那么悠哉活了十几年,都是因为俄罗斯人不停地与其通商,交换了不少的盐,铁等物资。

不然的话仅仅依靠贝加尔湖那般低温贫瘠的地区,是根本就无法养活一个封建政权的。

粮食是根本,但人却不能仅仅依赖于粮食。朱谊汐对于俄罗斯人都憎恨又多了几分。

看来在中亚,还得教训一下俄罗斯。不过,俄罗斯与满清通商还是有好处的,公使传来消息一些满清的情报。

其虽然举国为兵,常备兵马却只有五万,一百多万的人口养活五万大军,已然是艰难。

另外像是火器,虽然有俄罗斯人的交易,但火药却是稀缺,导致满清不复明末时期的一半,甚至只有两成实力。

如,攻城略地如无物的红衣大炮,已经全部歇火,不要说是燧发枪了,就算是火绳枪,也不过三千来把。

由于火药的缺乏,导致其练习的不多,以至于满清多擅长与骑射,而非火器。

当然了,在这样的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时代,着甲率依旧是不可疏忽的存在。

满清在明末时期,精锐几乎着三层甲,军中着甲率高至七成,而如今却不到两成。

许多八旗子弟的铠甲,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差不多都是样子货。生产力,决定战争的胜负。

而在大明,棉甲几乎已经普及,军官们甚至内里还有一件丝绸,防止箭失入肉。

京营的着甲率在八成,而就算是普通的巡防营,也会着一件纸甲或者皮甲,也有一战之力了。

这般一算,战争的胜算还是挺大的。

“十大边军,二十万京营,四十万巡防营,足以扞卫大明江山了。”朱谊汐心中松了口气,颇有几分喜悦。

“对了,今年秋税能征收多少?”

“禀陛下,约莫六千万居奇。”阎崇信道:“与去年相比,增长了百万块,多少盐税,商税,田税微乎其微。”

“这是正常。”朱谊汐微微点头:“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一些荒地山地并不值得开垦,勉强用之也不得行,还不如迁移入他乡。”

“安西的北疆,东北三地,吕宋,都是值得迁徙的重地,内阁一定要持续跟进,这土地占了可不得让出去。”

“只有百姓扎根,才能千秋万代的传给子孙后代。”

“臣明白。”阎崇信郑重地点头。待其离宫后,忽见安国公李继祖求见,他心神一震。

看来还是为了北伐之事。想到这里,他心中不免有些心疼。如今户部之中,只有近九千万块银圆了,仅仅能够朝廷支用一年半,想想他都觉得有些难受。

朝廷一年所费六千余万块,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盈余三年所需,那时候他才算是安稳的归乡致仕了。

“嚯,你怎么来了?”朱谊汐瞥了一眼李经武,忍不住笑道:“怎么,你想担任主将?”

“陛下明见万里,臣就是这样想的。”李继祖满脸委屈道:“五军都督府实在是太难熬了,天天要处理那些玩意,坐得臣腰酸背痛,着实难受。”

“如今有个好机会,臣自然要争取一样。”

“收起你那套心思吧。”朱谊汐没给他好脸色:“别说是你了,就算是所有的国公,我都不会让其出马。”

“天下的战功,总是有数的,岂能让你们独占了?”

“哎!”李继祖叹了口气,满脸无奈:“那臣想让几个混账小子去参军,挣个功勋回来。”

“那倒是可以。”朱谊汐微微点头:“不过,可不能在后方,要去也应该打仗。”

“军中了不准瞎弄。”十大国公,几乎掌握着五军都督府的十司,涉及到军队的方方面面,如果让他们的子嗣参与,很容易进行造假,混战功,这就违背了公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