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信心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5 字 6个月前

良久,他似乎才回过神来:

“和塔被满清蒙了心,一心想和朝廷做对,恐怕只有长生天才能劝他回来。”

“哼!”朱谊汐轻笑一声,长生天没有,但活梻却有,等老子日后给科尔沁再派几个活梻去。

历史上康熙曾言:“修一所庙胜用十万兵”。

桀骜不驯的科尔沁人,就需要沐浴佛法。

面上,皇帝带着惋惜:“可惜了,看来六旗的茶叶和塔也喝不着了。”

“即今日起,通往科尔沁的茶叶,削减五成。”

巴达礼一惊,手中的茶杯都在哆嗦。

“陛下,和塔之事,与我们四旗无关阿!”

皇帝则带着从容的笑:“但茶叶总是要从你们手中去往他们六旗。”

“五成的茶叶,应该是够你们四旗自用了,他们六旗既然愿意捧满清的臭脚,就去捧吧!”

看着皇帝的笑容,巴达礼愈发的感到憋屈。

账不是这样算的。

往日右翼临近察哈尔,所以近水楼台,获得大部分的茶叶、丝绸等,然后作为中转站销售去其他各旗,以及其他中小部落,日子过得倒也是痛快。

因为利益,所以右翼才会亲近大明。

同样,满清保障了左翼的牧场,并且有粮食等物资输送,使得左翼各旗也亲近满清。

左右两翼各占一边,盐巴、粮食、布匹、铁器、茶叶,互通有无。

如果这边减少茶叶份额,立马就会破坏平衡,使得草原上的茶叶价格大涨。

关键是,茶叶在草原上跟盐巴一样,不可或缺,但同时又不产茶,这就使得茶叶的价值一直很稳定。

毕竟盐碱地在草原也是有的,再不济也能喝点马血,也能缓解缺盐,而缺了茶叶,就会让人食欲不振,生病。

茶叶在草原上是硬通货。

茶叶的份额减少,势必会让茶叶价格飙升,从而引起矛盾。

想到这些,巴达礼心头一颤,他抬起头,看着这位皇帝脸上的笑容,愈发的莫测高深起来。

他有心不答应,但余光中的侍卫一个个高大威猛,孔武有力,看上去就不是花架子。

这时候,大明扫荡满清,袭击盛京,把整个满人撵到了贝加尔湖的事迹忽然浮现脑海。

察哈尔各部如此归顺,可不就是被那些虎狼们吓着的吗?

科尔沁顶多拉起七八万人,而大明十万大军也是等闲,更何况还有火枪火炮等利器,实在是不可匹敌。

脸皮抖了抖,巴达礼强忍着惧意:“陛下所言极是。”

皇帝微微一笑,又搪塞了几句,才放其离开。

待其走后,皇帝吩咐道:“即日起,令有司将茶叶加价三成兜售,就说是和塔之故。”

“是!”刘阿福记下。

宽敞的蒙古包,犹如一座小型的宫殿,脚上踏的羊毛毯,绣上了精美的花纹,价值千金。

对于朱谊汐来说,并没有什么水土不服,只有姑娘不服罢了。

踱步在地毯上,他心思百转。

科尔沁部的左右摇摆,其实非常明显。

这种有倾向的骑墙派在关键的时候必定靠不住。

巴达礼虽然明说站在大明这一边,但只能信个两三成,关键的时候还是会站在旁边看戏。

所以,科尔沁诸部只能利用。

这次他大发脾气,除了促使科尔沁表面分裂外,最重要的就是借用科尔沁部来吸引满清的注意力。

使得其误以为大明将方向对准科尔沁诸部。

毕竟一旦消灭了科尔沁,那贝加尔湖就敞开了胸怀,露在大明眼前。

两者之间也再无缓冲地。

毕竟顺着满清只是逃脱的路线,明军是很有可能追过去的,一路上还有向导和部落牛羊补给。

怎么看都是一条进兵路线。

当年满清怎么熬过来的,明军就有可能熬过来。

“声东击西?”

朱谊汐一笑:“传令,让吉林将军向西北扩张,征讨不臣。”

果然,明军一动,科尔沁左翼瞬间就慌了。

平日里井水不犯河水,突然就兵进西向,怎能不让人明白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