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司法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202 字 6个月前

但坚守钓鱼城,让蒙哥汗身死,给南宋续命数十年的大将王坚也被遗漏,就是离了大谱。

词人、工匠、武将都被遗漏。

像是宋慈这样在底层混,天天给庶民破案的清官,根本就不入其眼。

毕竟南宋自建立起就为了苟活,也没空管其他事。

“陛下,总巡警厅辖下的缉捕司专司抓捕要犯,这般破案倒是不怎么擅长。”

朱静小声说道,底气不足。

“也是难为你们了。”

朱谊汐轻笑道:“抓一些毛贼青皮你们倒是合适,但破案就难为人了。”

脱胎于五城兵马司的总巡警厅,乃是半军事化机构,只能在承担武警的作用,让其担任警察就有些过分了。

消防,卫生,治安,外加办理户籍、暂住证,市场管理,追捕缉拿等活,用到的并没有多少脑子。

破案,要的是脑子。

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为陛下效劳,臣甘之若饴。”

朱静沉声道:“只是京城刑狱之事,多有推诿,虽有大理寺监察,但日理万机,复核死刑都忙不过来,怕是力有所逮。”

“臣意,在总巡警厅下,再设一司,专司负责破案。”

在刑狱系统中,大明的特色在于,各省都有按察使,负责平反冤案,监管刑狱,而在两京,却并没有按察使。

同时,明清又与之前的王朝反过来了,大理寺负责复核死刑,刑部成了法院,专门审理一些要案,重案。

这里的重案,一般都涉及政治上,而非普通百姓。

这样一来,京城的一些杀人等重案,都是由顺天府尹,如今的顺天通判断案。

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和笞、杖刑案件,州县官员就判决生效(审结)了,司法案卷留着备查就行。

徒刑及以上的案子,州县官府没有权力只能报给府城;知府(通判)没问题了,再给按察使。

按察使可以审徒刑,结案,但死刑必须上报巡抚,巡抚再上报刑部复查。

三级衙门权力不同。

所以官场上最讨厌的就是越级上报,因为这破坏了权力基础。

顺天府没有按察使,那徒刑以上就由刑部来复审,相到于后世的最高法提审民间的偷情小三案。

那是相当离谱。

故而京城也可以说是天下首善之地,天天刑部高官复审,这谁敢乱来?

“你想给顺天府安个按察使?”

朱谊汐眼睛一眯,看着朱静。

“臣不敢。”朱静忙低头:“臣只是想设一提刑司,专门破解那些命案、奇案,给普通百姓平淡昭雪。”

他现在可不敢说推行至天下。

即使说他一心为公,但所思所想却太逾矩了。

“提刑司?怎么那么像重案组呢?”

朱谊汐嘀咕着,这对于刑部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能省却不少的麻烦。

而且,这个提刑司,也更像破案的警察了。

“可——”

在朱静的等待中,耳旁响起了一声带有磁性的声音。

“提刑司就设在总厅和分局吧,街道上的支局就不用了。”

“其他各司萧规曹随,到底是能做事的,而提刑司却是新设,你要亲自去兼管。”

“总厅、各分局的人手,你亲自去找。”

“若是行之有效,朕可能试着推行至天下。”

朱静大喜过望,皇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可是陛下,人手不足啊!”

朱谊露出无奈之色。

朱谊汐轻笑道:“多找几个仵作,然后利用官爵,找一些机灵的读书人让他们跟在身边学习,别看整日里与尸体打交道,但只要是官,就有人想要当。”

“至于将来推行,你如今就效仿军中的随军学堂,也设个学堂,专司教人破案的。”

“不要怕人多,就怕人不够。”

想到日后会有一批刑警充斥全国各地,朱谊汐就颇有几分激动。

这是整个大明,乃至于中国司法的进步,里程碑式的进步。

稀里糊涂的办案变成有理有据的办案,不亚于一场跃迁。

皇帝越想越激动:“提刑司办案,要讲究三点,人证、物证、口供,这三者缺一不可,若是三者缺一,就不得入案,重新再审。”

“是!”朱静面露难色,但只能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