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拉丁拼音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89 字 6个月前

听到这,众人才恍然。

原来大使是这么个玩意。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酊

参照着皇帝给出的部分,内阁开始细致规划,将其进行细分整理,从而纳入朝廷管辖。

皇帝看着几人一言一语就开始查缺补漏,倒是没有多话。

几人越谈,越觉得大使这玩意确实不错,礼部管辖正当其实,因为这是彰显大明风范,同时监控各国的必要措施。

某国篡逆,以下克上,或者造反,如果有大使馆通风报信,朝廷就不会稀里糊涂地承认了。

一开始就能插手,也就不会有既定事实后的尴尬。

朝鲜旁支造反数次,明朝若是知晓详情,必定不会不管不顾。

这位这违背了封建秩序,冲击到了皇帝和儒家的根本利益。酊

“陛下,此事关乎礼制。”

冯显宗尝试道:“大使需要拜见各国君王,一举一动关乎朝廷面子,恐怕锦衣卫难当其任。”

“当然了,若是论收集消息情报,锦衣卫自当厉害,但可让其为武官,或者副使,而派一见识广阔,胆大心细之人担任大使,自当是最合适的。”

“毕竟班定远投笔从戎,就是明证。”

这番话一出,内阁几人全都不说话,眼巴巴的看着皇帝,等待着回复。

毫无疑问,这是文官们对权力的本能篡夺。

朱谊汐心里直接升起一股厌恶。酊

但随即,他又明悟一点:“如果让文官担任大使,越洋千里,别的不提,见识必然增长。”

“或者说是能睁眼看世界,了解异国他乡的优劣。”

能够培养出一些有见识的文臣。

而如果只是锦衣卫的话,他们人贱言轻,对朝政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顶多收集情报比较管用。

皇帝的沉默,直接让整个殿中的气氛冷了下来。

冯显宗此事恨不得打自己几个大嘴巴,怎么那么多事?

几个阁老则对他投之以怜悯的目光。酊

这波怕是大不妙。

沉思半刻钟后,皇帝终于开口了:“你说的没错,确实有道理。”

这番话,让其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凉风一吹,后背都湿透了。

“文官比锦衣卫适合。”

“那就从各部抽调人选担任大使,然后再让锦衣卫担任武官,收集情报。”

朱谊汐又躺了下来,语气有着慵懒,但这几人却恭听着,恨不得用刀刻在心上。

“大使隶属礼部,通信与礼部,武官是锦衣卫,直书与我,算得上是兼听则明了。”酊

“陛下英明——”

四位阁老忙唱贺起来,语调一致,颇为合贴,听起来抑扬顿挫,很是舒服。

气氛瞬间活泼了许多。

这时候,似乎见冯显宗无恙,堵胤锡也开口建议道:

“西夷诸国在我京师修建使馆,互通有无,而那些藩国,是否也要建?”

“此事不妥吧!”这时候,冯显宗倒是反对起来:“让他们建立使馆,岂不是乱了上下尊卑?”

“西夷也建了,藩国建之自然也成。”堵胤锡不急不缓道:酊

“对于朝廷来说,了解藩国最佳,也是最快的方法,莫过于问其国人,其使臣岂不敢如实招来?”

“到时候与大使之言互相印证,一如陛下之言的兼听则明。”

“这话不假。”皇帝眼睛一眯,嘴角微微上扬:

“不能厚此薄彼嘛!”

“让人家有个真切的落脚地,也算是妥当。”

“当然,千里迢迢的奔赴,且不论政绩,就这份苦劳也值得褒奖,归来之人怎么着也得升一级吧?”

听到这玩笑话,阎崇信立马接下来:“陛下之仁德,整个大明,谁人不知?”酊

“都言语,您是千古第一仁君呢!”

“仁君?也是不假!”

朱谊汐闻言,也是一笑。

将整个朱太子一家送走不杀,确实是仁义。

就此,这场关乎外交的大事,在这间小屋子里就商量完成了。

君臣达到了和谐,所谓的留中就不存在了,那么事情办起来就是极其迅速。

官场中空出了官位,对于那些等疯了的官员们来说,不亚于久旱逢甘霖。酊

一个萝卜一个坑,新坑出现了,别管其辛劳与否,只要回来官升一级,不知道省却多少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