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驻蒙大臣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96 字 2023-03-27

「惭愧。」哲布尊丹巴学问渊博,对于汉话也是精通的。

他依旧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保持着自己的姿态,微微点头:「敬国公救我等于危难,实在是感激不尽。」

「这是佛祖的庇佑。」吴三桂讨巧地说了一句,紧张的氛围也轻松了许多。

察珲多尔济瞬间感觉自己被忽视了。

哲布尊丹巴却没忘记这位亲哥哥,介绍道:「这是土谢图郡王——」

即使察珲多尔济在部落内自称为斡齐赖赛因汗,但在吴三桂面前,却只能是土谢图郡王,这是皇帝的封赐。

也是由于这般身份,吴三桂再次低头行礼。

「吴将军军威凶猛,清军不战自溃,我实在感激涕零。」察珲多尔济在通译的帮助下,忙不迭地开始感谢。

吴三桂不置可否,聊了几句后,合并有蒙军,浩浩荡荡的向着南部前行。

此地距离归化城,还有五百余里。

而这时,归化城外,近万帐的牧民早就抵达,绥远巡抚张国维忙得一塌糊涂。

将牧民分配到绥远的边缘牧场,解决牛羊草料问题,治理牧民纠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主持。

不过,数万明军在鸿厘寺和四王子部集结,根本就没有几个牧民敢放肆,唯一忧虑的则是钱粮问题。

陈永福则在焦急的等待着吴三桂大军。

如果失去了哲布尊丹巴,对于朝廷的漠北攻略来说是一场极大的损失。

而显然,吴三桂并没有让他失望,很快就带领哲布尊丹巴回来了。

而随着察珲多尔济的一同到来,那么土谢图汗部的精华被保留,翌日再回也是等闲。

时隔多日,察珲多尔济终于喝到了酥油茶。

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长途奔袭:

皇帝要接见他们。

再次长途跋涉后,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来到了北京城。

这是许多蒙古人一生都不曾来过的地界。

朱谊汐在收到漠北大战的消息时,颇有几分造化弄人之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又能想到满清余烬复燃?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土谢图汗部和哲布尊丹巴都已经安全了。

这将为大明的未来攻略占据极大的优势。

一路上的震撼自不必提,迎接察珲多尔济的,则是北海郡王布达里。

这位察哈尔部的汗王,依旧舍不得北京的繁华,在度过漫长的严冬之后,他回到了皇帝赏赐给他的府邸。

皇帝也抓了他的壮丁,担任迎接的差事。

土谢图汗部与察哈尔本就是远亲,林丹汗时代甚至还是隶属关

系。

「布达里,你不是在察哈尔吗?」

察珲多尔济忍不住惊诧道。

「我又怎么不能在这?」布达里翻起白眼,他凑过来,神情平淡:「北京多好,比在察哈尔好多了。」

「这里吃喝不愁,天天能洗澡,穿的是绫罗绸缎,用的是瓷器杯盏,服侍的美人都是温润多汁,比在草原好多了。」

布达里骄傲道:「我跟你说,只要你在这里待上两三个月,你就不想回到漠北了。」

「走,我带你逛逛北京城——」

皇帝接见哲布尊丹巴,而布达里则带着察珲多尔济游览北京城,两个蒙古人悠哉悠哉,仿佛度假。

而内阁却没闲着,他们在钻研怎么帮助土谢图汗部回到漠北。

与察哈尔部不同,其位于漠南地区,距离北京只有几百里的距离,而且水草丰茂,不仅能够放牧,而且还能开垦种田。

漠北这地方不一样,太辽阔了。

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半荒漠的草地,放牧是主要的生存方式,对于汉民来说不适宜。

说白了,漠北诸部只能羁糜,而非漠南这种直接管束。

「直接给铠甲、火器可不行,这是在纵容他们。」王应熊沉声道:

「要是土谢图汗直接投靠满清,这不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吗?」

「那就派遣大军北上——」吕大器则瞪大眼:「将他们护送至漠北,联军向满清进发,彻底消灭所谓的奉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