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退耕还湖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58 字 2023-03-27

众书生点点头。

书院的兴起,一开始都是因为思想变化,如宋朝的理学,明朝的心学,但到了后期,书院就成了高级补习班。

到了后期,逐渐演变成了结党营私的工具。

东林党,不就来自于书院吗?

换句话来说,要么关系到位,学问八股极其精通,不然根本就进不去书院。

学堂议论纷纷,而在后方,山长(校长)王世镜,在着名景点思贤台,会见了九江知府。

「府台大驾光临,实乃稀客,稀客啊!」

面对九江知府,王世镜却一点也不给面子,冷冷地拱了拱手。

他也有这个资本。

作为天下瞩目的白鹿洞书院山长,他甚至能跟江西巡抚称兄道弟,学生遍布江西,这股势力堪称庞大。

对此,九江知府齐靖只能苦笑道:「王兄,不就是没答应重修书院吗?何至如斯?」

「你也是知道,鄱阳湖最近干涸的厉害,朝廷要求我将精力踏平那些私田,恢复旧况,实在对书院无能为力。」

白鹿洞书院三百余间建筑,鼎盛时期能容纳三千人就学,规模极其庞大,但时久境迁,世事沧桑,建筑恢复不及三成。

为了生存,白鹿洞甚至进一步官学化,邀请府司推官主持洞务,但只不过是监督罢了。

就算是如此,半官学的地位,就能理直气壮的要求朝廷支援,重修学院。

王世镜闻言,不由一愣:「据我所知,鄱阳湖广阔无垠,近些年虽然有所干旱,但所幸其田开辟能生养百姓,何来踏平修复?」

齐靖则无奈道:「工部下发的章程,说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如今要是贪恋土地,几个月后就是一场滔天大水。」

「到时候恐怕就要殃及半个江西了。」

「踏平私田,就是要涵养水源,大水来时也好有去处。」

王世镜一愣,觉得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府台何来我这?」

「白鹿洞的学田,可不在鄱阳湖。」

「学田虽然不在,但学子在阿!」

齐靖端正道:「某区区一介知府,论在江西之影响,不及山长半分。

如今鄱阳湖附近民众士绅,趁着今夏干旱,开垦了数万顷私田,在下有心无力,只能让山长呼吁了。」

「您之一言,抵我万句。」

王世镜眯着眼睛,听他说完这话,思量起来。

好家伙,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姑且不论什么影响力,就是说让百姓们出让这数万顷私田,不亚于断人财路,这话要是说出口,不知多少人骂他。

关键是,人人贪利,没多少人会听他的。

吃力不讨好,不外如是。

「府台,在下有心无力啊!」

王世镜苦笑不止。

齐靖闻言,叹了口气:「若劝不动,朝廷可就来真的了。」

「此话何意?」

「工部欲治鄱阳湖,所以将踏平崇祯十年后的所有土地,无论公私。」

「到时候,巡防营将会直接出动,不顾一切踏平,只为治湖。」

「那百姓呢?这可是他们的衣食所在。」王世镜急了。

为了一个将来不可预知的涝灾,就让成百上千的百姓流离失所,这可不是官府能做出来的事。

「免除五年徭役,并从辽东奖励一倍的土地。」

王世镜忽然就笑了:「这是为了治湖?怕不是填充边境,随便找出的理由吧。」

齐靖自己也是这样的想的,实在是这理由太荒唐了。

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道:「算是两面兼顾吧。」

「那就恕我冒昧,若果真如此,在下必然号召江西上下士子,一同上书朝廷,遏制此等暴政,并且追究其人。」

王世镜拱手,满脸的拒绝,坚定,以及些许的火热。

没错,这的确是个大出名望的好机会。

可惜,齐靖却不慌乱,直言道:「巡抚衙门抄写文书,要求各县巡防营出动,镇压民乱。」

「鄱阳湖巡检司更是严阵以待。」

「至于万民书,恐怕都抵达不了皇帝的桌桉。」

王世镜勐然一震,他认真地看着这位知府,讶然道:「你来白鹿洞,他不是让我劝人,而是来监督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