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兄终弟及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65 字 2023-03-27

“秦王之脉,乃太祖皇帝首藩,朕之一系也出自于此,不可谓不重,如今有绝嗣之忧,我此时心乱如麻,瑞王可有教我的?”

“应尽快选一良嗣过继秦王名下,好继王位——”

瑞王微微抬头,见到皇帝平静的模样,不由得开口说道。

这是老生常谈的事,皇帝不置可否。

“永寿王旗下有三子,还算康健……”

“血脉太远了。”

朱谊汐撇嘴道:“远得十万八千里。”

“那从其他的奉祀官中选一个?”瑞王试探性地问道。

“不合乎名分。”朱谊汐再次否决。

从来只听说过有郡王继承亲王,没听说有中尉继承的。

这下,轮到老实的瑞王坐蜡了。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只有这两个选项,难道真的要废除秦藩?

想到这里,瑞王又觉得不可能,皇帝可出自秦藩,眼睁睁的看着历代秦王断了祭祀?那不得被骂上天去。

见到老头子还在那里思考,傻愣愣的,朱谊汐试探地问道:“王兄,你觉得存槺如何?”

“大皇子聪慧过人,时人无不称赞,不愧是天家子弟。”

“存槺已经九岁了,渐渐懂事,时文学武,虽然还未长成,但料想,必定是个贤王无疑。”

皇帝在这里夸赞着,下坐的瑞王大惊失色,心头泛起了嘀咕:

将皇子过继给藩王,皇明三百载,还没听说过。

皇帝也真是心大啊!

不过,秦王之位则不同,毕竟是皇族世系之出,让别人继嗣到底不是滋味,还不如让给自己的儿子。

现成的土地,财产,王府都不用新建,别提多方便了。

“陛下,老臣冒昧。”瑞王福至心灵,嘴巴立马就变成了想法:“何不让大皇子继嗣秦王?”

“兄终弟及,这不好吧?”皇帝面带犹豫。

好嘛,我还以为过继为子呢,兄终弟及,还真的只有皇帝能干得出来。

瑞王面不改色道:“秦藩一系屡次改系,嫡脉断绝,天家血脉充斥,才能改意运道,重振秦藩。”

去年,嫡长子朱存渠封为吴王,晋升为半步太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至八岁。

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实在不像是痴呆的模样。

如此以来,朱谊汐也就放心了。

只要接下来持续的进行培养,再不济也能弄个守成之君,保下他这个大步扩张的国土。

由此,曾经的大皇子朱存槺,则随着年龄渐长,也知晓了事,为了避免骨肉相残,不得不尽早地确立储君。

君臣名分一下,就能断了奢望和野心。

而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长子过继出去。

如果嫡长子出事了,也能再收回来。

“您是宗室长者,既然您都这样说了,那想必是合乎民意的。”

朱谊汐感叹道。

“老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瑞王昧着良心,诚恳地说道。

“宗室那边就拜托您了……”

随后,皇帝又在养心殿,会见了内阁四人组。

这种御前会议,简单方便,寥寥几人,君臣面对面相聊,短时间内就能确定方针政策,避免了内耗。

同样,相权也进行了分化,独相难存。

这是绍武朝相较于之前两百年,最大的区别。

皇帝与内阁大臣的沟通,不再是冰冷的票拟,而面对面交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增强了皇权。

首先是确定了李定国,以及其他武臣的封赏。

高一功的璟国公,是皇帝不经商议就亲口御封,礼部只能照办。

而像是李定国等武臣,则是礼部核定战功,历经多时,才终于草拟出来了方案。

李定国转封为沙州侯,禄米四千五百石(公爵五千),升任后军都督府佥事,天南将军,坐镇天南行都司。

显然,距离公爵,他只有一线之遥。

晋为侯者一位,伯三位,子、男二十位。

“名单无误吗?”皇帝确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