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近卫军都是百里挑一的士兵,这条军规从前秦始,一直流传至今,无论军制如何变化,都会有类似的军规。

如果主将死了,近卫军还有人活的都必须斩首!

当然,这条军规的执行力度因人而异,也不是必然执行的。

赵王军左翼统兵大将房宽的身旁不断有骑兵出马,这些人也是他的亲卫,挥舞着刀枪杀向杨妙真,若是在前线,当个队正、百夫长完全不成问题,个个刀法精湛,出手悍勇!

可是面对杨妙真这个杀神,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长枪所至,挡者披靡。

房宽的亲兵固然是悍不畏死,但勇气却没有办法代替实力。

看到自己的亲兵已经死伤近百人,房宽也产生了动摇之意,杨妙真预计他已经不过十五丈,房宽甚至能够感觉到杨妙真身上的血腥味和几乎凝为实质的杀意。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这是房宽此时的第一想法,继续留在本阵,只有死路一条。

杨妙真军势已成,这股一往无前的军势加持其身,就算是法天象地境的高手来,也未必能轻言取胜。

只能逃!

必须留待有用之身,若是自己一死,则左翼大军必然崩溃!

房宽用无数个理由说服了自己——临阵脱逃。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房宽拔马就走,向着后军逃去。

这一幕让赵王军众将士也都傻了眼,主将竟然被敌将吓得临阵脱逃……这还怎么打?!

房宽身旁擎旗的壮汉,此时也显得不知所措。

他正是左翼大军的擎旗之人。杨妙真见房宽夺路而逃,立刻想要御马追击,但在此之前,她还是先来到了那名擎旗大汉的身旁,随手一枪打断了赵王军左翼的大旗,然后又一枪刺死了擎旗之人。…

可怜擎旗的壮汉一脸无辜,你搴旗归搴旗,杀我干吗,我又没碍着你什么事!?

这一枪打断军旗,可不仅仅是杨妙真随手为之,在大周军中,这是确确实实的五大军功之一。

先登、陷阵、斩将、搴旗、跳荡。

先登、陷阵自不待言,攻击人群相对较多,危险相对被平均,且有己方人员配合,达成可能性较大,方式多种,对于单个个体来说非常难以活着达成,但对于群体大军来说,时有发生之事。

斩将和搴旗,都是属于斩首行动之中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打击敌方中枢指挥机构,一个是打击敌方精神士气。

战旗也有指挥功能,但更多是对士卒的士气打击。

斩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精锐部队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另一种是敌军已显颓势之时,两军大面积接触后,击杀敌军将领,这两种的难度不一样,第一种很明显难度更高,要想达成恐怕得是精锐中的精锐。

比如季汉的武圣关云长,便是万军丛中斩上将首级。

《三国志·武帝纪》: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才一战封神。

而今日杨妙真之功,比之寿亭侯也是不遑多让。在万军之中,直取左翼统兵大将房宽,斩断赵王军的战旗。

两丈高的战旗重重地落在地上,随之一起下落的还有赵王军的士气。

赵王军的左翼乱了!

赵王军左翼大军的战旗,其实就是另类的帅旗。

张世美麾下三十五万大军,必然不可能一股脑儿的压上,他将麾下兵马兵分三路。

这左翼的战旗,其实就相当于左翼大军帅旗的地位。

因为军中不可有二帅,故以战旗称之。

一个正在指挥兵马作战的校尉最先发现了左翼本阵的异样,他回头望去之时,正好看见战旗缓缓落下,顿时呆立当场。

这战旗乃是赵王军左翼大军的主将象征,现在大旗落下,那便说明主将……可能已经阵亡了!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战旗不仅仅是精神象征,同时又兼具部分指挥的功能!

所以校尉、副将乃至偏将等中下级军官在战场上格外地注意战旗,他们虽然没有看到战旗落下的一幕,但原本在中军飘扬的战旗此时已经杳无踪迹。

左翼的赵王大军,原本便因为攻击失利而暂时撤回,现在又遇到战旗被斩断,士气已经不受控制地滑向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