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这是属于厚黑呀

“那阿一,你是怎么理解这里面的三方势力的呢?”

此时的陈教授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祝守一了解陈教授,其实陈教授骨子里也是一个权衡利益的人。那么他一定是会在个中找到这方面的影子。

不过祝守一觉得也可以详细讲讲,总的来说呢,这个内容还真是够长的哟。

西游世界之中三大势力分别代表了当时西游记世界的统治者,影射的是当时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当中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对于治下的人妖鬼等被统治阶级他们是有相通的共同利益,因此他们在整部《游记》西当中都是合作中有斗争,在斗争中求纯合作的态势,并不会直接翻脸干架。

儒(玉帝)释(如来)道(老君)三家在统治中始终要“脸”的,也就是说要打着一个冠冕堂堂的旗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着正大光明的理由干着最见不得人的买卖勾当,确切的说形式就是先礼后兵,比如在第三回悟空掳走了金箍棒,勾灭生死簿之后,龙王和阎王先后告状,天庭作出的决定不是直接剿灭而是先礼后兵,先把他招上来做官,然后再想出一切办法去控制他。

也就是说包括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无来佛祖,教训孙悟空的时候,也不是上来就用硬实力去打压,而是先和孙悟空打赌,输了之后才将其压制五指山下,没有这个形式悟空还是一样要被镇压,但是神仙要的就是这个形式,这样才能彰显其所谓的“慈悲为怀”,否则上来就打打杀杀岂不与妖怪无异,那还怎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管控三界?至于这些勾当有多黑暗,类似狮驼国屠城的惨案,只有神仙自己知道。

《西游记》中三大势力,分别为儒(玉皇大帝为代表的行政体系)、道(太上老君为核心的道教体系)和佛(当前佛如来为最高领袖的佛教体系)。

很多西游研究流派认为西游记主要讲是三家争斗,实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眼界过于狭小:若是只存斗争为何道家不拼死抵抗佛家扩张,相反还对取经大力支持配合佛祖,主动参与设难考验(第三十二回,回收服金角银角,第三十九回还魂丹救命乌鸡国王,第五十二回降青牛),若知“夺人生路如杀人父母”,西游中回回灭道扬佛岂能放任不管?

从根本上讲,儒、道和佛的利益共同点大于分歧,合作多于斗争,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其背后隐藏原因是儒、道和佛同属统治阶级,世间万物皆为其享用不尽,蝇头小利不值大动干戈,在不掀桌子的前提下互使暗箭冷矢才是正道,这三家对于被统治阶级则是一致对外,攻讦无数,斩草除根,能够威胁其统治的妖仙一律镇压,要不皈依,要么剿灭,孙悟空如此,牛魔王亦如此。

第一点,玉帝体系:天大地大我最大。

很多解读《西游记》的观点认为玉帝在三大势力中当中排名垫底,持这种观点的看法往往把玉帝的故意示弱当做能力不足、地位不够的证据,实则眼界太过狭隘,正确的理解应当是站在宏观角度和战略高度上来考量玉帝在整个三界体系当中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玉帝所控制的行政体系遍布四个大洲各个角落,控制了人神鬼三界,而佛或道只能偏掌一隅。从这个角度上讲,《西游记》当中真正的天地共主只有一个,就是玉帝,而佛跟道争的是行政体系之外的宗教领导权,本身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问题。

一,体系最完整的行政体系是玉帝最大的优势

如来佛祖曾说世间有天地人神鬼五类,五类皆是玉皇大帝的管辖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八类:管理凡间地方生灵的山神土地、五方揭谛等各路基层神祇,作为基层管理维持辖内基本秩序;管理地府轮回的十大阎君,用以保证凡间新陈代谢以供不绝香火;管理天下河流水系的四海龙王,管理水族并主人间雨水甘露。

管理清风行雨事项的雷公电母,配合龙王行雨降水(第四十五回“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管理水火资源的水德火德星君,保证凡间水火资源为玉帝所控(第五十一回:行者道:“老孙这去,不消启奏玉帝,只到南天门里上彤华宫,请荧惑火德星君来此放火,烧那怪物一场,或者连那圈子烧做灰烬,捉住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