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点都不黑暗

那么祝守一觉得在这里可以和炳叔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了。

其实祝守一是很讨厌阴谋论的,尤其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脑洞上而不去思考的人。

所以祝守一觉得,看书就看书,有脑洞也不错,但你不能这样不看书就来生搬乱造的。

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上。

大多数人的观点:西游记里的妖怪吃人,原著写了一些血腥的情节,就连猪八戒和沙僧在为妖时也吃过人,所以很黑暗。

或者脑补什么神佛、天庭其实很黑暗,然后就有了阴谋论。

这里祝守一就要打个“?”了。

搁这算哪门解读呢,正确的解读,不应该是分析《西游记》这本书蕴藏怎样的道理吗?或者说,分析这本书想表达什么。

大概在一些人眼里,西游记作者写这本书就是想写血腥情节或者妖怪吃人来吓唬读者吧,或者写一堆“谜语人”情节,告诉大家这本书到底有多黑暗。

一些人喜欢瞎扯淡,对他们来说是挺开心的。但祝守一是很懵逼,假如祝守一是作者,他根本不懂为什么自己要把孙悟空写死,再写个六耳猕猴来代替主角。

说白就是那些人喜欢用黑暗的解读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在大家童年里,孙悟空就是帅气、好战的模样,那些人就是喜欢“搞特殊”,整那些“博人眼球”的东西。

大家都喜欢孙悟空?那我就要硬扯孙悟空其实不厉害、孙悟空会吃人。

大家都觉得猪八戒很废?那我就来吹猪八戒,说猪八戒其实很强。祝守一觉得:假设我是作者,我一定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故意写什么“天庭放水,天将随便打”。更厉害的是,那些人还会断章取义,抄一点原著,说得自己精通《西游记》一样。

以上都是祝守一对一些人的反讽。

黑暗的东西比起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更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事实上,《西游记》这本书是一本修心为题的书,也就是心学。它的主旨并不是想给读者灌输什么黑暗、恐怖的概念,而是想借助孙悟空做主角,让大家见识到孙悟空心智方面的成长。

孙悟空从一个“对天庭叫板的齐天大圣”变成一个“懂得静下心、和天上神仙打好交道、有智有谋的大师兄”。

《西游记》绝对不是什么故意描写黑暗的。黑暗并不是《西游记》的中心、主题。

而西游记阴谋论,归根结底还是有些人对原著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看,或者是看了但是玩断章取义,强加因果,然后为了标新立异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就塑造出了西游记阴谋论。又有一大批人在后面跟风,以为自己发现了宝藏,然后人云亦云。再结合一些网文等,融合起来铸就了西游记阴谋论。

西游记阴谋论最常见的观点就是孙悟空其实很弱,大闹天宫只是小打小闹或者众神在放水。

然而原著里写明了孙悟空无一神可挡,500年后神仙还是对孙悟空非常畏惧。

其他常见的阴谋论包括:猪八戒隐藏实力(其实就是放屁添风,二十个猪八戒打不过奎木狼),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理由之一是红孩儿和太上老君都会三昧真火,然而其实原著太上老君根本不会三昧真火),被打死的是真孙悟空,后来取经的是六耳猕猴,但原著说的明明白白至今绝此一种,佛道相争(其实原著人家两家挺和谐的,倒是一些不正经的妖道搞事),唐僧被西天诸佛吃了九世(然而如来佛祖那里本来就有长生不老的食物)等。

至于把封神甚至现代的东西带入进来那就更可笑了,世界观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