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差距所在

“不过阿一,照你这么说,我还是有些不理解。”

此时炳叔明显还是带着疑问。

祝守一自然是觉得好笑。

因为他觉得没喝醉酒的炳叔多少有些像是“杠精”,当然这显然是玩笑话。

这也说明人炳叔还是好奇多问的。

虽然眼下情况比较焦灼,但是很明显九叔也还在思量着怎么“出牌”,那么趁着这个功夫,祝守一倒是可以解答一番炳叔的问题。

“那么炳叔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听祝守一有兴致回答他的问题,炳叔也提出了两个问题。

“就如你先前所言的话,那么封神比起名著是差在哪呢?我看有些人好像比较推崇封神?”

听到这里祝守一自然是想笑的。

因为祝守一觉得他们即不看西游记原著也不看封神演义原著,只看洪荒和营销号地滩文。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比背景西游记中哪吒是佛子谁能比他有背景?至于太乙真人?西游记没这号人物,如来才是哪吒再生父母师父,哪吒本就是佛教神。且之前一直都是,也就封神魔改。

摆明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是两个世界观,把这两个串在一起,就好比用斗罗大陆解说斗破苍穹,封神演义哪吒和西游记的哪吒就象卡卡罗特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压根就是两个人,他们法宝不一样,法术不一样,相貌不一样,前史、经历更是完全不一样但凡有人在百度百科上看过这些的云读者也应该知道,但就是一大堆人不知道啊!除了压根没看过,哪怕百度过也不会如此,只有压根没看过原著只看洪荒营销号地滩文这一个解释。

其实祝守一觉得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没办法从正面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想着行歪路,走捷径,找佐证。实则在寻求心里安慰罢了。只要作者本身没有直白的在书中或书尾告诉我们成书时有哪些参考文献,我们在解读任何一本著作和时都不能随意更改作者的意愿。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一本独立的,至于它能不能作为文献去佐证别的事务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它完全不需要靠别的证据来佐证,因为西游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且周密的体系,任何的想试图从别的文本里找证据来填补你在西游记里的空白的行为,我一概理解为你根本就没读懂西游记。

你可以在西游世界体系里任意遐想,任意脑洞,但必须能在原著中找到相对应的证据或故事逻辑,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祝守一还是那句话,封神并不是一无是处。

封神演义最强的是设定,它做设定做的非常好,但整个故事写得稀碎

要不是设定做得牛逼,连二流可能都排不上。人物各种缺心眼,相同的桥段一次一次出现。这就好比看三国演义,七擒吕布、七擒蒋干、七擒曹操、七擒孟获。然后草船借箭、皮船借箭、木船借箭、革船借箭。然后蒋干盗书、张辽盗书、刘备盗书、陆逊盗书…………第一次看你觉得哇这个情节好有趣好有创意,第十次看到同样的桥段,你还会觉得有创意吗???你跳过剧情不用看都能猜到,肯定过程又是敌人怎么怎么强,但肯定有人来救,于是主角团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