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整肃武备

他的婆娘听完他的话,也是陷入了恐惧之中。

一屁股坐在地上,嘤嘤的哭了起来。

“当家的,咱们现在不要那些地还来得及吗?”

杨老大的婆娘想要垂死挣扎一下。

杨老大却是咬着牙反问。

“那本就是我家的地,凭啥不要?你能舍得不要?”

“那我们怎么办啊?”

杨老大的婆娘哭丧着脸说道。

杨老大也是陷入了为难,思考良久之后咬牙说道。

“草他奶奶的,朝廷官军打进来我们要死,那就不让朝廷官军打进来就是,我现在就去参加刘家的昭武军去……”

说着,杨老大从床上起身,收拾收拾便往昭武军的征兵点去。

这样的一幕不断的发生在原平县境内,昭武军原本冷清的招兵点逐渐变得火热,招募到的兵员数迅速增加。

昭武军东山中的军营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新兵训练,刘家在原平县城外圈了一处空地,修建起了营房屋舍,当做新兵的军营。

刘老爷看着昭武军账面上攀升的人数,乐得合不拢嘴。

昭武军越强大,刘家扛下朝廷的雷霆之怒的几率才越大,刘家才能渡过此次难关。

但刘易关注的重点却并不是昭武军的人数,而是昭武军的着甲率,以及武器配备。

刘家在东山中的铁厂全速开工,数不清的兵甲器械被生产了出来,运送到了军营中,装备给了昭武军的军士们。

将整个原平县,几乎全部的工匠都集中起来之后,刘家生产军械甲胄的速度猛然攀升。

一幅幅全新的棉甲,长刀,长矛被生产了出来!

战场上,只有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一个身穿甲胄的士卒,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和不穿甲的士卒绝对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有多少甲兵,才是衡量一只军队战斗力最重要的依据,而不是数人数!

否则的话,明军的百万卫所早就将那十几万的八旗兵给平推了,号称百万之众的李自成也不会在满清面前连一年都没能撑过去。

现在的昭武军,全部甲兵加起来,只有二百多人。

也就是说,真正有战力的也就这二百多人。

剩下的最多打打酱油!

刘易对此很不满意,下令加快收编原平县的其他零碎矿场,迅速投入生产。

虽说东山是原平县最大的矿山,但原平县内的其他地方,也不是没有矿场。

原平的诸多乡绅,手底下大大小小都是有矿场的,在公审完原平乡绅之后,这些矿场自然而然的也落入了刘家手中。

但是,这些矿场管理混乱,生产效率极其底下,不进行收编改革,根本没办法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