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东都神洛!

大靖日月 沐侯而冠 1189 字 2022-08-28

三门山,津渡口。

津渡之设,源于东南。关中平原一马平川,旦逢暴雨,河洛必然改道,乃至洪涝频发,蔓延周境。

故大靖朝廷专门设立清道司,专辖河道疏浚之责,譬如除淤开道、筑堤拦坝以及砌桥搭渡等诸务。

津渡之貌,北地少有,南国司空见惯,举凡大川小港,随地皆是,盖因非地势地理之所存,而百姓非桥梁舟楫不可臻至之地,津梁渡口便应运而生。

然而河洛津渡成也地势败也地势,河水肆意铺散之后,长年累月的泥沙俱下,便淤积成河床角洲;及至河洛改道,径流潺潺之下,渐成膏腴之地,如此津渡废弃,改筑桥梁。

不过此状非一日之功,至少而今徜徉于河面、泛舟于水上的夏侯淳看不到,拐弯回溯,逆流而上,不过二十里后,便有一座恢宏巨城映入众人眼帘。

东都,神洛。

翁伯英扑哧一声撑开纸扇,上绘佳人郊游赏花图,更有‘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花逐轻风次第开’以及‘闲挂几曾停蛱蝶’等句。

旅途漫漫,寂寥难捱,忍耐数日之后,终于见到这座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城。

他悠悠地言道:“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世间万城,唯有东都神洛无愧于此誉。”

神洛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大靖立国后,便以‘神洛’相称。

诸葛诞羽扇纶巾,颔首道:“东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故谓之‘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称倒也名副其实。”

东都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南北长十里,东西贯六里,无视洛水天险,竟消天地之隔,因其雄奇壮丽,故屡成诸朝帝都。

算上靖国几近一千五百年,较之靖都太康还要更胜一筹,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侯淳情不不禁,慨然赞吟道:

“古来利与名,俱在神洛城。

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

映入夏侯淳眼中的神洛,却并非常规的坐北朝南,只见洛水拦腰过,两岸共轩冕。

看似南北两市分治,实则由数座石砌拱桥横亘于河道之上,石桥、城墙相互链接,勾连不断,互为犄角倚仗。

飞梁叠石拱桥横跨洛水之上,襟带两城三地,控扼五州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