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页

胡峻虽然不在北京,可他的电话却经常打回来,每周末绿真去四合院都要跟他叭叭叭一两个小时,最后抱着电话机睡着……后果就是,电话费和电费飙升,保姆阿姨曾委婉的跟东家胡雪峰提过一嘴巴,说这几个孩子不会过日子。

不说电话机,她们四合院里大彩电收音机电冰箱电饭锅电炒锅洗衣机样样齐备,居然还有电热毯!就这么多听都没听过的电器用着,能不费电?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电饭锅电炒锅可真方便,北京下大雪的天儿她再也不用出门来做饭啦,三个年轻人插上电就能涮锅子吃,省得烟熏火燎的发煤炉,怪折腾人。

更别说解放双手神器洗衣机啦,脏衣服扔进去,电一插,半小时后拿出来漂洗两道就行,她觉着自己可能要失业了。

当然,最让她羡慕的,还是他们人手一个电热毯,睡前半小时插上电,等躺下去的时候被窝里就是暖烘烘的,比啥暖气热水袋方便多了,半夜嫌热还能断电,凉快凉快。

保姆阿姨有危机感的同时,又羡慕不已。听说是常来玩的胡峻未来媳妇儿家开的电器市场里拿来的,立马也想让绿真给她买几套,家里公婆年纪大了,要能用上电热毯,冬天也能好过些。

崔绿真很想帮这忙,可这些电器只在东北卖,天寒地冻的从东北来北京也不方便,她寻思着,不如……就在北京开一个电器市场?

反正她周末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找点儿事情做呗。他们家的各类批发市场已经开遍大半个国家,但北京却一直没涉足,可能外公还是觉着北京城里老嘴老脸不方便,他倒不一定愿意求人,可别人并不这么想啊。

既然外公不方便出手,那就她来开吧。过完1985年元旦节,顾学章和黄柔在电话里听说她要在北京开电器市场,倒是十分赞成,要钱要人只管开口,他们家现在有小十只下金蛋的“母鸡”,天天进着钱呢!

以蛇口批发市场为例,每个月光租金、入场费、管理费就是小两万的收入,全国各大城市这样的“大河批发市场”一共有十个,再加被东北三省人民称为“电器城”的超级金鸡,每个月至少二十三万的入账。

要知道,这可是纯利润,刨除一切成本的,雷打不动每个月都会准时入账的钱。当然,这还只是平均水平,遇到旺季时,收入还能再上浮百分之二三十,这些钱都是顾家五口自己的,不用再与任何人分成。

未来要是大环境有变,经济形势不好的话,他们光卖批发市场厂房档口和土地,也能有七八百万一次性收入……无论进退,他们家的日子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来说,都是名列前茅的。

闺女想练练手?没问题,反正账户上的钱随便她花。

正在崔绿真筹划选址买地的时候,春苗从南方深圳打来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崔家人的命运。

第201章

春苗告诉绿真, 深圳现在很多外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1984年规模是以前所有数量的五倍之多!而外资公司推出了一个新鲜名词——“股份认筹制”。

虽然,大河皮革厂一直以来都按“股份”分红, 定期召开“股东大会”,人均“股东”, 可那是几个孩子开玩笑取的名头, 真正的股份制,才刚传到深圳和上海。

而更重要的是——没人买。

中外合资企业发行的股票,没人有钱买, 或者说没人敢买。一堆堆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换来几张纸, 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虽然老板吹得天花乱坠, 什么“原始股”什么“股息”什么“债券”的, 可它一不能当钱花, 二不能当票用, 万一哪天企业倒闭了这就是一堆废纸!

废纸谁会要呢?

可为了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当地大型国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会要求员工购买,算是半强制性的,譬如买一百块的股票,单位给出五十块,自己只用花五十块。

可就算是五十块, 被迫“买”到的人也苦大仇深,老大不乐意, 宁愿上黑市换成人民币, 哪怕只换得到六十块,也多的是人愿意拿出去。

“姐姐的意思是……”

“我有同学在合资企业上班,他们员工价比对外发行价便宜, 咱们再从员工手里买的话只需要花一半的钱。”

崔绿真眼睛一亮,她从很多国外的政治经济学书上看到过,虽说鸦片战争前后我国没少受“股票”的毒害,可今时不同往日,没必要还如避蛇蝎。她始终相信,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同一个盒子,用得好了就是聚宝盆,用不好那有可能是骨灰盒。

而股票交易这个大池子,就是一个“盒子”,是好是坏单看怎么使用。“姐你看能不能这样,我先研究一下,过几天给你答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