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页

她们第一次意识到,所谓的“股份制”原来是这么运作的,民主表决已经不是靠人数取胜了,不是村里选队长和书记,哪边人多哪边获胜,而是通过通过所占的比例来决定话语权。

看来,这个工厂,准确来说这个作坊不是农村种地,吵吵嚷嚷横竖都能种进去了……文化人讲道理,可把她们这群农村妇女带沟里去了!

当然,顾学章当领导的也知道,打一巴掌也得给个红枣,“我、阿柔和幺妹没有过多参与过生产劳动,工资就不要了,只每年按比例分红就行。”

其他人当然要客气几句,反正他们说好不要就是不要。“工人既然大家不同意新招,那就只能辛苦各位嫂子加班加点,延长上班时间,双休变单休,再给大家加十块钱工资怎么样?”

又能多拿十块钱,谁不愿意?别说单休,就是一天不休她们也乐意!开玩笑,在家种地能有单休?刮风下雨下冰雹都得出工嘞!延长工作时间,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下午推后一个小时下班,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于是,三千六百块继续放回公账上,边用边挣,看年底能有多少结余,结余多就多分点儿,少就克服一下,反正日常有工资。

本来,春晖还担心几个伯娘婶子要为分钱的事儿吵起来,谁知顾三叔就这么轻松的搞定了?而且还让她们心甘情愿延长了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量?不过,这样的模式确实是最明智的,一个企业要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挣一块分一块,挣十块分十块,都把钱零散的分到各个股东手里,生产规模就永远原地踏步,甚至随着社会进步,成本增加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只会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少……直至亏本!

她能想到这么多,是因为有两世的记忆,可顾三叔和四婶能想到,委实是了不起!

这样,为了年底分红,大家干劲更足了!谁都知道,现在挣得越多,年底分得就越多,妯娌四个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难得的休息天也不回家了。

至于生产队的活计?有四个老人和崔建国顾老二呢,西瓜开始大批量上市,他们忙着看守瓜田,忙着卖西瓜,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摸黑吃饭,也没空来城里……就这样,虽然在同一个公社,相距也就几公里,可崔建国和顾老二愣是跟他们的妻子过成了分居生活。

男人们咬咬牙,想想以后的好日子,现在分居算啥。

女人们一跺脚,呸,你们都不想,我们更不想臭烘烘的你们!老娘在市区边上,领着工资,哪天想去市里逛逛,坐上公共汽车就走,市里啥没有?

唯二算得上夫妻团圆和和美美的,就是二房和三房,尤其崔建军和林巧珍,他们两地分居这么多年,终于名正言顺的生活到一处了!当年买的房子,虽然是几房合伙买的,但是两居室,每家住一间正合适,一日三餐都在工作地解决,只是回去睡个觉,倒不必要装修。

毛坯房,也让他们快乐。

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提上日程。春芽这个爹不管娘不管的小“泼妇”,在放养八年之后,终于被父母意识到,再不管,这孩子就要成为老崔家的异类了。

想她四个姐姐三个大学生,一个文艺兵,两个妹妹也各有特长和能力,唯独她,书念不好,样貌不够出众,啥特长也没有,脾气还贼坏,动不动就搞点小圈子小团体,明明都是姐妹,可她就是不喜欢别人跟幺妹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