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时来运转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山还是那个山,嘎呐河还是那个嘎呐河。

树木还是葱葱郁郁,蝴蝶蜜蜂仍在花丛间翩翩起舞。

她们的离去,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只在家人的心里撕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难以愈合。

好也罢,坏也罢,日子还要过下去。

幸好老天爷开了眼,谭木匠的身体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待到第二年,谭木匠恢复的差不多了,庄户人闲不起,他又干起了老本行。

彩虹总是出现在风雨之后,吃了黑的苦,才知白的甜。

九儿姊妹几个,越发努力地读书。

九儿上了小学五年级时,她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黄毛丫头青棵考上了县城师范,一下轰动了凌云渡。

考上了师范,那是正儿八经地上了皇榜,吃上了皇粮。

自从清朝康熙三年,湖广填四川,九儿的祖上,那个姓谭的祖宗,一根扁担。

一头挑着斧头,锯,刨子,这些吃饭家什,一头挑着一对儿女。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到了这儿,扎下了根。

这片青山绿水,本来没有人。来的人多了,才成了村,成了凌云渡。

建村至今,只出过两个半人才。

一个是谭秀才,另一个便是青棵,都是有本事的人,正儿八经的上过黄榜。

那半个人才便是金子。

金子没上过皇榜,初中毕业的金子没有事做。

恰好村里成立小学校,缺少教师,金子通过应聘,当上了民办教师。

金子是个努力的人,通过自学,她又上了函授中专,几年过后,有了文凭的金子入了编制成了正式教师。

但农村人一根筋认死理儿,没有凭本事正式上过皇榜,那就不是全才,只能是歪才,怪才。

因此,金子才被村民说成是半个人才。

而那生在清朝宣统年间的谭秀才,则非同小可。

他文采斐然,作了一篇《人道》,传阅甚广。

当时的县令是左大海,据说是左宗棠左大人的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