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大国战隼[校对版] 步枪 1225 字 2022-10-24

双方按照仪式交流握手,采访组的摄像机拍摄着高清相机拍摄着,都是今晚军事报道的素材。摄像师们都被告知拍到李大队长的时候一定要给模糊的远镜头。部队规矩多大家都知道因此不难理解。

瓦西里看过歼-11b的座舱,登机的时候不无羡慕地对李战说,“战,你们的苏两七航电系统比我们要先进很多,真的很厉害。”

“时代在发展,苏两七毕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而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歼十一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产品,前后有着二三十年的时间差,技术起点高了很多,性能更加先进是必然的。”李战笑着说道。

瓦西里习惯性地忽略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词眼,扶着座舱边缘对迈腿坐进前舱的李战说,“你们的四代机很漂亮,有猛禽的影子,不知道与我们的苏五七相比如何。”

(f-22a,北约代号“猛禽”)

李战回头笑道,“很遗憾,我也仅在电视报道上见过四代机,不过我认为整体的作战性能是要比美国人的猛禽要强悍的。”

几个月前包括李战在内的大部分中国空军飞行员是不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自从四代机出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来接受事实,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自信心越发强大了,普遍有强烈的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是属于中国人的,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李战笑着反问了一句,“哦,顺便问一下,瓦西里上校你认为苏五七是四代机吗?”

一句话把瓦西里给问住了。

su-57是拍偏的su-27,也许是准四代机,但绝不算真正的四代机。单单是隐身性能就把su-57冠于四代机前缀的路给堵死了。

然而,尽管已经家道中落二十余年,可红色苏联那庞大的遗产当真就完全落伍了吗?su-57真的如同甚嚣尘上的“su-27加强版”评价那般不堪吗?

这些同样是要打一个疑问的。

至少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依然是我们所不及的,他们的整体设计能力也是我们暂时比不上的。

“也许我应该应聘到沈霍伊工作。”瓦西里坐在弹射座椅上一遍接上氧气面罩插上无线电借口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李战笑着说,“欢迎,甚至我可以提供帮助。”

当然是大好事,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我们都会敞开大门热烈欢迎。

几句闲话下来,塔台下达了准备起飞的命令。聂剑锋和安德烈夫科斯基驾驶的歼-11bs先起飞,李战操纵这架服役时间肯定超过十年的su-27ub在滑行道一侧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