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页

此时,大晋虽然已经一统四十年了,但是老一辈的人对当年的强盛的北周仍然畏惧,此时北周残存在北边的残部,被一举灭掉了一个,京城百姓自然大为振奋,当报功的皇榜贴在京城大街小巷的时候,横穿京城的得胜大街上从街头到街尾,到处都是一片喜庆。

立刻有人开始组织舞龙舞狮,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

从永乐坊到大通坊,处处张灯结彩,如同又过了一次年一样。

其实区区一个捷报,或许有必要庆祝,但是绝对没必要这么夸张。

之所以这么夸张,自然是出于某些目的。

就在京城上下都热闹万分的时候,一道敕封成汉宗室李笈为蜀王的圣旨,从未央宫里发了出来,被太监萧怀亲自捧着,送到了靖安侯府。

相比于京城里庆功的热闹场景,这道实际上事情更大的封王圣旨,反倒基本没有引起朝野的注意。

事实上,这道要经过三省才能有效的圣旨,本来是应该被尚书台的宰辅们宁愿得罪皇帝退回未央宫,御史台的文官宁愿撞柱子撞死几个人,也不可能通过的,但是在太康天子的手腕之下,就这么静悄悄的通过了!

所有人都在庆贺北疆大捷,这个高兴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敢去触皇帝的眉头。

所以,这道圣旨才轻飘飘的送到了李信手里。

靖安侯府里的李大侯爷,手里捧着这道圣旨,稍微展开看了看之后,就随手丢在了一边。

他心里明白。

皇帝愿意放他出京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太子殿下

说白了,朝廷此时大肆宣扬北疆大捷,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遮掩敕封蜀王这件丑事,尽量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越少人知道越好。

因此两件事情的反差才会如此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