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如李信所料,皇帝自然是有自己的耳目的,而承德皇帝的耳目,就是由宦官在打理的天目监,乃是皇宫内城的八监之一。

“陛下,天目监在京城里发现了一首诗,其中涉及到了京兆府与陛下,奴婢特寻来了一份,请陛下圣断。”

说罢,这个朱红衣裳的太监,双手捧了一张纸,递在承德皇帝面前。

这张纸,正是出自李信手中的大字报。

第十四章 李信,你的事发了!

这封大字报,开头几行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无非是一个不起眼卖炭翁的惨事而已,别说整个天下,就是在这京城里头,每天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只是烧了一间房子,根本不可能入得了天子法眼。

问题出在最后两句。

因是天子猎北山,故烧老翁蜷缩处。

天子圣德昭天下,老翁冻死北山中。

这两句,已经是明明白白的在非议天子了。

承德皇帝在查看这张大字报的时候,红衣太监跪地道:“这份东西,是在前天夜里,被人贴在京城的大街上的,一共贴了几十张,京兆府的人虽然已经派人在收缴这些东西,但是还是流传出去了一些……”

此时天子才看完了这张大字报,当即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属实么?”

跪在地上的这个宦官名叫董承,是天目监的太监,这里的“太监”其实是一个职位,皇城内府八监各有一个太监,两个少监,也就是说,整个皇城里也就只有八个宦官,有资格被称之为太监。

董承跪在地上,叩首道:“奴婢已经派人去查了,北山的确有一个木屋给京兆府的人派人烧了,至于京兆府有没有打着陛下的圣名,奴婢还没有查清楚。”

承德皇帝淡淡的看了一眼这张字迹还算不错的大字报,淡然道:“那京兆府多半是做了,不然写这个东西的人,也不敢无缘无故攀扯到朕的头上来,李邺这几年,做事越来越不像话了。”

大晋从武皇帝开拓疆土之后,在当今承德皇帝的手中大治,所以这位天子的名声一向很好,现在他年纪渐渐大了,就更加爱惜名声,就算是最喜爱的围猎,也是每年只去一次,防止被那些御史言官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