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第 266 章

“在我这里没有男女。谁有理我偏袒谁。”林玉婵想了想,对身边几个学生说:“至于别人,我会努力劝谏,但未必管用。等你们到了美国,不论男生女生,或许都会体会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和偏见。我知道这不公平,但你们能做的只有努力提升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你们虽小,但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些大人的道理需要提前懂。”

詹天佑腼腼腆腆蹭过来,也小声道歉,说自己不该以男欺女,以后注意。

她依旧严肃着脸,对詹天佑说:“今日这事你没错,但以后到了美国,记着要少跟人争吵,多以理服人。谨小慎微不是软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热血激情要留给家国天下的大事。父母生养你十年,绝不愿意看到你因一时好胜跟人动手,置自己于危险之中。”

被打的男孩骂道:“阿福叔被钢轨砸伤你们逼着他上工,柏克莱工地断水三天没人管,百顺哥去理论被你们铐在警察局——我今天要是不来,这个月的工钱要扣到什么时候!我打人怎么了!打的就是你们这些不讲信义的白皮扑街货……”

林玉婵脸色沉了一沉,一瞬间有点反胃。口袋里的铁路公司股票忽然有点烫手。

是了,建设美国铁路,大批华工功不可没。然而他们怀揣淘金梦来到美国,反而被剥削、虐待,不少人死在美国中部的雪山和沙漠,死在自己亲手铺就的枕木下面。

这是任何学过近代世界史的学生都知道的事实。

而现在,东西铁路主要路段完工,中国劳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报偿。他们定居美国,继续为这个国家发光发热,依旧被人歧视欺侮,直到很久以后……

其实以她的做人原则,刚才那些“教诲”,什么“正视偏见”,“该怂就怂”,她自己也未必完全认同。但没办法,这些孩子们要面对十几年的异国旅程,一切行事准则必须从实用主义出发,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平安地成长。

众恶汉只见又来一车子女眷,只当也是来闹事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林玉婵慌忙闪避,跑两步,路边伸出一只肥胖的脚,把她绊了个拖泥带水。她眼前一黑,耳边嗡嗡响。

还“查不出头绪”。“刺马案”是悬案不假,被民间看了多少笑话;但审讯的那几年里,多少人糊里糊涂地因刑而死,给一个马新贻陪葬?

报纸上早就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古老的东方帝国追求进步,为了拥抱西方的知识和制度,把国内最优秀的绅士和淑女送到美国学习”的故事,街上挤满了围观东方神童的路人,无数马车自行车堵成一团。

中华`帝国官派留学,没有选择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厚重的英国法国,而是把头一次出洋拜师的目的地选在了年轻的美国,这让美国人自豪感爆棚。

“看,都是女孩子!天,那里是亚马逊女儿国吗?”

“不不,他们的女孩子都会缠足的。你看这些孩子的脚……男孩梳辫子而已。”

“这些肯定是女孩,你看她们多害羞……我打赌……”

“总之不能让咱们的船落在朝廷手里,让朝廷榨百姓的血汗钱!”何伟诚不气馁,说,“你要舍得,就把船炸沉江底,玉碎瓦全……”

林玉婵坚持道:“跟客户讲信誉,这不是以德报怨,这是基本的经商原则。就算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如果所有中国人都这么做,岂不是落人口实,理由看轻咱们、算计咱们?这世上没什么商品是无法替代的。棉花茶叶,洋人可绸他们可以不穿,他们本国的纺织工厂。”

“这是商会加盟户的‘信誉保证书’。我管不得全中国的商贾,但衷心希望咱们商会的伙伴都能在上面签字画押,力作讲信誉、不掺假的外贸商人。凡是签了的,若有客户质疑诚信,商会给他额外作保。当然,若发现有造假之举,商会也会追讨相应罚金。如果哪位老板坚持要跟洋人‘以直报怨’,不愿做这个保证,可以无条件退会,下半年的会费足额退还。”

地产风波已经被抛到了时代的浪潮之后。眼下的台球俱乐部又重新整修过,外面金碧辉煌,完全看不出萧条的痕迹。由于上下占了三层楼,急需客源,于是推出新规定,每周一次,若有洋人邀请,可以接纳体面的华人客户前来娱乐消费。

况且天地会创立以来,一直是个很传统的帮派组织,少数女会众都是跟男众沾亲带故的,没收过大批陌生女眷。林玉婵当然对此不以为然,但她还是不能自己做主,免得给苏敏官惹麻烦。

几个洋商哈哈大笑。

居然是一副小型油画。土山湾孤儿院的油画课开了两年,培养出一批有绘画天赋的孩子,除了绘制高端茶叶罐、给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绘制插画,不时也接点私单,给在沪洋人绘制肖像、给教友提供圣像之类,俨然已能自给自足。近来孤儿院搞感恩活动,捐款超过一定数额的金主,不论华洋,都让孩子们绘了一幅小肖像,作为回馈。

苏敏官也有点出乎意料。他花了几个月打入洋人社交圈,就等着机会把博雅公司也介绍进来。谁知洋人们不按常理出牌——或者说,洋人们太循规蹈矩,看到林玉婵一个“女爵”,第一反应是按照西方人的礼节,献她殷勤赞她美貌,一个个排队邀请她跳舞——在洋人看来,这才叫“社交”,才是对她的最高规格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