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第 216 章

大安少东家笑嘻嘻,撩起长衫,叉腿落座。

“哎唷,佳人倒茶,今儿这茶格外香。”

苏敏官大大方方坐她旁边,手里也托着一个小盏。

尽管这是外销茶,是以洋人的习惯冲泡的。但他还保持着广东人喝功夫茶的倔强,赏色嗅香,浅杯细饮,姿态很是优雅。

林玉婵故意挑衅:“猜得出来吗?”

苏敏官不言,半晌,才细心地问:“你那甲乙丙丁四罐茶,真的是两罐机制,两罐手工?”

林玉婵笑着点点头。

在场诸多股东金主。她还不至于跟他们玩那种“四罐都是机器制的,你们都错了哈哈哈”的打脸游戏。说是一半一半,就绝无虚言,光明正大。

苏敏官微微一笑,又啜一口。看着自己在茶汤中的倒影。

俄而,那倒影里多了一个秀气的姑娘脸。她先是微笑,随后眼中慢慢盛了急切,耐心等他开口。

“说实话,”苏敏官终于开口,“德丰行这秘制茶,比你卖出去的博雅精制茶,的确好上一点点。”

林玉婵蓦然意识到,他其实是很懂茶的。十三行官商多以茶叶发家。他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家业,但自幼耳濡目染,品味差不到哪去。

几年来,一点一滴的小事,被赫德条理清晰地列了两张纸。用不着什么夸张的语气和修辞,就能看出这个华人外贸公司确实是脚踏实地、稳健发展,是一个合适的投资对象。

人群中浮起一阵轻微的嗡嗡声,表示赞同。

林玉婵向金登干秘书点头致以感谢。

不过,这两位冠军都不是茶商,而是对茶货一窍不通的股东:一个是常保罗的姨妈,一个是林玉婵最初的寡妇房东,让人大跌眼镜。

大安少东家不服:“哎,我们这几个专门卖茶叶的,全军覆没,一个都没猜对?老板娘,你再看看,是不是纸条写错了?”

两位老太太反倒谦虚:“我们不识字,都是瞎蒙的,哈哈……”

抱着茶叶,开开心心地走了。

有人不甘心地评论:“其实我品出来了,但你们都说甲罐是手工茶,把我带歪了……”

不过,经过这一番品评,再保守的茶商也不得不承认,博雅公司引进的这些机器,至少质量上没有拉胯,还是可以跟手工茶同台竞争一番的。

博雅的蒸汽机首秀暂时告一段落。众人嗟叹,先后走了。围观群众也欢声笑语的散去。依稀听得几个茶商在商量,有机会自己也弄个小型的炒茶机试试。

林玉婵在后面喊:“设计机械,我有人脉呀!收费不贵,绝对靠谱!”

她说完这句话,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安。

只不过他逆反心作祟,自力更生之后,很少经手茶货,近年更是直接改行,专心投入运输业。以至于林玉婵差点忘了,在场这么多喝茶的,这位才是最正宗的家学渊源。

她有点紧张,问:“还是能尝出来?”

而林玉婵觉得,区区蒸汽机,实在没什么可藏私的。以后还会有内燃机,还有电机。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还能风光多久?

西洋机器早晚越来越普及。她也许是第一个摘桃子的,但她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远处钟声敲响十一点。毛顺娘到了午休时间。她伸手招呼另一个师傅顶替,自己解开头巾,洗了手,笑嘻嘻地出来。

看到一堆人围观,她又吓得进回去。还是不习惯在公众面前露脸。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哗,轮班倒,不用停工!像洋人纱厂一样!”

奥尔黛西小姐和缓地自我介绍,在胸前画十字。

“没错……这位善良的太太,从小就是虔诚的教徒。她许诺用嫁妆开办一所女子英文学校……我的几个学生正在那所学校学习英文,很快就能研读《圣经》……可是没了经费,这些可怜的孩子眼看要失学……”

奥尔黛西小姐是租界中居住年限最长的居民之一,她就像个和蔼的邻家老太太,每天准时出现在清晨的钟声里。也许并非所有人都叫得上她的名字,但都对她怀有一种天然熟悉的好感。当这些侨民回到家乡以后,这个穿着古板碎花洋裙的身影,会镌刻在很多人的远东记忆当中。

她今日友情出来说句话,立刻拨动了许多人心中的天平。

大家再看向那一言不发的马戛尔尼太太,目光中添上更多的同情。

马清臣压下心中的焦躁,叫小厮给自己换了一杯茶。

律师出去临时替他办点事,应该就个把钟头的事。怎么还不回来?

但马清臣依旧胸有成竹,字正腔圆地慢慢讲话:“在下也请求传唤几位证人……”

整个租界里和他有点交情的人,今日几乎都受邀前来作证——无非是洋行职员、工部局办事员、教士、军官,全都是体面人,大家一个接一个的发言,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证明马戛尔尼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绅士,具有正直、善良、聪颖、尊重妇女的品格。他拿走妻子嫁妆的举动,并非出于贪婪,而是真正为自己的爱妻着想……

证人们事务繁忙,有些人行色匆匆,迟到了好一阵,汗还没擦干就坐上证人席;有的说完话就告罪离开,一句话也不多回答。

洪卑爵士也有些不耐,低声提醒:“马戛尔尼先生,这些千篇一律的证词并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如果你的律师先生不及时回来,我也可以宣布开始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