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页

“那咱就不做了,”王海峰出声了,“打官司?切,慢慢打呗。”

“没错,”红姐支持这个观点,“打官司咱不怕他,耗也耗死他们,咱还要反诉呢……你为了他们,得罪其他人,他们一点表示都没有,这都什么人呢?”

“话是没错,问题是,我订单下了,他们也知道我要货急,”牟淼苦着脸回答,“重打锣鼓另开张,不是不可以,但是想要控制成本,起码要有三个月的磨合期。”

这才是朝歌那些合作伙伴有恃无恐的原因。

锅驼机从初代到二代,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一开始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自己都看不下去,好不容易到了现在,二代已经相对成熟了,工艺什么的也都稳定了。

在他们想来,朝歌的加工能力在全国不是很强,但是短期内,谁家也无法生产出严丝合缝、符合标准的锅驼机来。

华夏的山寨能力举世无双,但是产品从不成熟到成熟,那不是简单地山寨就能做到的。

那么,他们的想法就很好理解了,这么大的订单放在这里,三个月你供不上货试一试?

牟淼是搞技术的,但是做生产的四家,吃这一碗饭不是三年五年了,最长的一家,都有三十年的历史了,这点东西谁不清楚?

甚至他们能判断出来,此前没有锅驼机也就算了,经过这半年多的磨合,锅驼机的标准已经被提高了不少,牟淼再换个地方生产的话,一开始的粗糙产品,不会被甲方认可。

简而言之,他们认为牟淼再换个地方,前期的磨合试验品,根本无法投向市场,光是这一块的损耗,一般人就承受不起。

也就是说,与其冒险改弦更张,不如现在忍辱偷生,找个合适的时机再换场子。

牟总在这一块上,已经投入了两千多万,对产品质量把控很严,说明很在意这桩生意。

而他一旦违约,需求方肯定不会答应,还要面临打官司的问题。

聪明,真的都是一帮聪明人,他们觉得无须出面跟徐家硬扛,牟总自己面对现实就好。

王海峰和红姐都活得率性,着了急也豁得出去,不会委屈自己,刚才才会那么说。

但是听到牟淼的理由,两人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