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垄断,棉纺,毛纺

棉花要涨价,但幅度有限;毛纺兴起、出口前景不错。

郑仁通过与客户的谈话,得到了两个有用的信息,且都与棉纺行业有关。

算了一下,手上还有点余钱,郑仁马上叫来伙计,赶上车,前去进货。原材料得保证,何况还有涨价的因素呢!

而且,他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想到棉花的问题。随着棉纺业的兴盛,棉花价格这段时间一直在小幅上涨。

当然,出口的价格也在上升,西夷有银子,对于价格的波动,并不是很在意。在意也没办法,你不要还有别人要呢!

自从大明海军在近海击败荷兰人后,又开始了南海巡航,再加上海商总会的武装商船,把本已势弱的海盗打得七零八落。

荷兰人也签定了协议,明朝保证其东亚航路的安全,荷兰人也不得劫掠南海商船。

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得以保障,大明的出口外贸更加繁荣。

特别是又与葡萄牙人签了协定,马六甲航行通畅,已经有大明商船驶入印度洋,与那边的诸邦国展开了贸易。

上海、广州、湄公三大商馆全部投入运作,西夷、南洋小国、东亚国家的商人会聚于此,象丝绸、瓷器、棉布等拳头商品,根本不愁卖。

这些事情,郑仁多少都知道一点,是从报纸上得到的。

朝廷已经允准四大商会发行报纸,有关国内国际的商业消息,都可以刊载。

《大明论坛》也开了商务专栏,登载一些朝廷的政策,以及进行工商业上的引导。

让大明的工商业者睁眼看世界,不要只把目光局限于国内,甚至是一州一省。

皇帝的目的很明确,也从不掩饰重工商轻农赋的思路。只是轻农税,却不是轻视农业。相反,在农业上的投入,可是相当大,且将持续很多年。

郑仁路上停了车,买了份报纸,是江南商会发行的《商情》,坐在车上翻看。

“郑老板。”一声招呼让郑仁从报纸上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