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的宏图壮志

而徐光启得到封爵,意味着皇帝的态度的重大改变。

尽管之前在圣旨中也屡次激励将士,说过不吝封侯之赏。但那不算承诺,更没人奢望一步封侯。

别说封侯了,就是伯爵,你看看李成梁,跟他比比,也就没了希望。

如果说皇帝之前的言语,给了武将们一些希望;那现在封爵已成实际,这心也就放进了肚里。

没别的,努力奋斗,建功立业,可劲地挣军功吧!

毛文龙感觉轻松不少,话也说得多了,却是自然而然生出的情绪。

“军队加上百姓,再加上返乡的辽民,青黄不接时是最难的。”毛文龙简单估算了一下,说道:“光粮食恐怕就需要供应上百万石。”

陈子龙点了点头,说道:“具体的数字已经计算清楚,朝廷能够保证供应,才能确定返乡辽民的数量。当然,除了朝廷供应,还有不少办法也可以缓解。”

打猎、打渔、挖山野菜等等,渡荒的办法还是有不少的。而已经形成产业的渔业,应该是支柱,帮助最大。

“重建还不只是耕种,利用以工代赈,辽东的基础设施也要搞出样子。”王季重吃了口菜,缓缓说道:“道路最重要,对辽东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陈子龙和毛文龙等人都把目光投注到王季重身上,觉得这话听起来蛮顺口的,不知道是出自哪里的典故。

王季重眨巴眨巴眼睛,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此语乃是圣上所言,由吴巡抚转达给我等赴辽东官员的。”

看着还是迷惑的陈子龙,王季重又解释道:“你那天不在,是向徐阁老辞行了。”

哦,原来是这样。

陈子龙点了点头,说道:“万岁圣明。辽东水陆交通若无滞碍,发展起来确实会顺畅许多。”

毛文龙也深以为然,说道:“水路最为便捷,沿浑河可直至抚顺、萨尔浒,正是我军北进剿奴的前出基地。”

“水路自是便捷,只是有数月封冻期。”陈子龙摸着下巴说道:“赶在封冻前多运多储,或许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