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军政改革从辽东开始

“辽东矿产甚多,吴卿在蓟辽时,率军民大兴矿冶,以换取粮饷,在辽东亦可如此实施。抚顺的煤,鞍山的铁……”

“建奴已难成气候,数年可灭;蒙古诸部,却依然不可轻忽。马市既通有无,又是牵制手段……”

“建奴叛明,肆虐辽东,虽能平灭,但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边疆之地,早晚还会生出战乱。从军制,到民治,在辽东皆要改革除弊……”

东北矿产虽然丰富,但基于当时的生产和科技水平,也只有煤铁早已开发,且是易于接续经营的。

在东北建立煤铁联合体,建立军工厂,既节省军需运输的费用,又能安置辽民和退役官兵。

在辽东战争中,建奴能够猖狂,一是明军已暮气沉沉,二是辽民缺乏组织。或者说,辽民没有反抗之力。

皇帝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军队已经振作起来;辽东百姓呢,就实行普遍兵役制。也就是全体适龄男性公民都要服役一定的年限,呈现全民皆兵的色彩,并带有强制性。

而且,退役官兵可携枪归家,登记在册,转为预备役。战事若起,召之集结便能作战。

皇帝也不是首创,他借鉴了普鲁士,也就是后来德国的经验。

普遍兵役制使得德国的军事力量总是维持在一个较强和较有效率的水平,使德国的战争机器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动力燃料,成为德国对外扩张的重要后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让英法等国领教了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下的军事能量。

大明已经不是原来的大明,为了不断繁衍增加的子民,必须露出獠牙,在这个丛林法则的世界上,用武器去争抢掠夺。

吴用先很震惊,万岁这般举措,难道不怕造反?当然,如果不起民乱,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藏兵于民嘛,还节省了大量的军饷。

在朱由校看来,若是皇帝无道,民乱四起,那也是自己作的。被老百姓推翻,也是恶有应得。

还有一点,朱由校暂时没有向吴用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