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攻防战

以现在明军的武器装备,采取防御作战的话,以少敌多也颇有信心。

至于野战,上到皇帝,下到大部分将领,都还禀持着谨慎的态度。也并不是真的就打不过,而是心里不踏实。

所以,尽管苇子谷已是残破不堪,但到底还是有所倚靠。这比辽南血战中,明军所占据的小高地还要强上许多。

燧发枪的杀伤力已经超过弓箭,加上刺刀也能抵御骑兵的冲击,再加上简易轻便的掷弹车,只要战意够坚,打出伤亡一比一的战斗,还是不难的。

当然,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对于明军来说,肯定不会满意这样的交换比。而建奴,也不认为以多击少,会付出这样的代价。

其实,当战争被朱由校引导到了拼综合国力,拼消耗的时候,胜败就已经没有了悬念,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古代一向用“兵精粮足”来描述军力的强大,但朱由校更喜欢颠倒过来,用“粮足兵精”来判断军队的强弱。

饿着肚子的士兵无论如何称不上“精良”,哪怕武器装备再先进,两顿饭不吃,也都成了软脚虾。

现在的明军不是吃了几天的饱饭,而是几年。

不仅是吃饱,还在向吃好过渡,还有足额的军饷,还有伤残有养、阵亡有恤,还能惠及家人,这待遇与数年前已是天差地别。

当然,严刑峻法也是必不可少。当了兵,就别想贪生怕死,或许因为胆小怯懦,倒会先死于督战军官的刀下。

而且? 因为违犯军法被处死? 所有的优厚待遇全部取消。不仅是自己一个人,还会影响到一家子? 这才是令人凛然而惧的。

军队之所以强大? 朱由校总结了两个字,那就是“赏罚”。尽管不是那么全面? 可也差不多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几年来,哪怕朝廷财政紧张? 皇帝也在尽全力保证辽东的粮饷。

为此? 他不惜一次次向文官、藩王和勋贵下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背地里有多少人在骂他。

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粮饷充足和严刑峻法? 再加上对军人和家属的各种优待。激发出辽人的悍勇? 大幅提升辽东明军的战力,一点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