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吏治是个难题

可闻香教的造反,以及其它要逐步推进的改革,却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如果深入分析闻香教能够鼓动起老百姓举旗造反的原因,正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官绅勾结,使升斗小民活得太苦太累。

而官绅这个集体,盘根错节,能量很大,却比闻香教更难对付。

把复杂的事情分剥离析,形成一个个简化的单元,再一个个处理,这是朱由校的思维和办法。

官绅分开,便是官员和士绅。

而官员中贪渎的依法处置,实心任事的升职加薪。说白了,就是一个吏治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个大难题。

吏治不清,好政策也不会给百姓带来实惠。而百姓怨恨的,也是朝廷。

而士绅则是掌握着一定政治和经济特权的知识群体,是乡里权力的真正操控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阶级和阶层。

所谓皇权不下乡,士绅们乃是封建朝廷维持基层统治的有力工具。有了他们的配合,才能保证赋税,保证徭役。

而官员和士绅又有着很多交集,比如退休的官员回到乡里,便是士绅;士绅家里的人若考取了功名,就又成了官员家属。

对于这样一个集团,在外敌未灭的情况下,朱由校还真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处理。

除非形势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往死里折腾才会成为朱由校的选择。

现在嘛,朱由校也有办法。虽然动作不是太大,可却是双管齐下,左抽贪官,右削劣绅。

没有网络举报,没有朋友圈坑爹害夫,没有快速而通畅的信息传输,想来个一波流,一下子清除掉所有贪官,肯定是做不到。

但对贪腐采取高压态势,常抓不懈,却是可行的。效果嘛,积小成大,不可能没有显现。

至于劣绅,朱由校将会采取精准打击,一个一个地,而不是一片一片地收拾。心存侥幸和自私自利是人的劣根性,却也是本性。灾祸没落到自己头上,有多少人会冒着风险去管别人?

只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或罪名,不让别人以为是规模性的打击,谁会为犯罪抄家的人出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