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页

虽然行台各种政令施行,乡社、军府的创建,俱都极大程度打压了他们各自乡势,但跟此前暴虐关中、肆意杀戮的汉赵与羯赵相比,仍然无愧仁义之治的美名。

大将军西巡这么大的阵仗,自然不可能接见区区一些旧族代表了事。

因此除了行台亲自邀请的这些人家之外,还有就是各地郡县察举乡贤、邀请共襄盛举。而这一部分郡县举荐人员,其实说穿了便是地方上那些乏甚旧誉、因乱而兴的武宗豪强。

这些豪强武宗虽然清誉不著,但对乡势的把持,讲起来甚至还要超过那些冢中枯骨为美的世族门户。就算从整个关中层面而言,这一群体存在远不足成为王师对手,但具体到县乡郊野之内,却是行台政令能否施行乡野的最大阻力。

无论世族旧户还是郊野豪强,这都是原本关中残留的一些势力。邀请他们,那是给他们开放一个意见窗口,或者说发泄渠道。关中目下仍在营建恢复的关键时期,内部必须要稳定当先,能哔哔就别动手。

这一部分人有钱且有闲,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加入行台统治结构之内,长久闲散于乡野之中,难免会杂念丛生。而行台选士任用已经自成章法,更不可能为了他们而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这样一个既能发表意见而又无伤大雅的身份机会,也算是一种安慰。

当然若仅仅只让这些人参与进来,沈大将军还没有闲到为了安抚他们而专程驾临关中。所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参与人员,如行台统治构架之内,吏治考评优异之人,哪怕仅仅只是区区一个乡社吏首,也可与大将军同席而饮,接受犒赏并陈奏最基层的施政苦乐。

还有一部分便就是缴纳各项赋税的大户,无论经营何种行业,行商、坐贾又或百工匠户,缴纳的赋税高,便说明对关中的恢复经营做出的贡献大,自然也就值得大将军出面慰问犒赏。

不过这最后一部分能够入选的还是有限,而且多为其他地域前来关中行商的豪商,真正关中人士得于邀请的反而不多。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关中刚刚铺开一个基础,还有赖进一步的建设,另一方面便是在大将军到来之前,关中各种税制仍是粗疏,各级官署仍然给那些地方上的乡户留有极大的余地作为一个缓冲期。

经过各个方面的挑选,最终能够参与进宴会的合共七百余人。通过这些入选者各自进选的途径,便也能看得出关中这两年经营建设的一个大概成果。通过郡县举荐得入的地方乡豪将近四百余人,可以想见这些关陇豪强仍然颇具势力。

不过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关陇动乱并非朝夕,几乎从后汉末年开始,中朝短暂的统一也实在没能令王法章制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长达一百多年或轻或重的混乱期。行台复治关陇尚还不足两年,便想要完全杜绝地方上的乡豪力量,无异于痴人说梦。

与会人员的名单,总算是拟定出来,待到公之于众后,自然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对于这一次的盛会,整个关陇之间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但浓缩到这一份名单中,自然不可能做到一网打尽。

而且刺史府在公布名单的时候便已经作出说明,这一次能够得以入选,资格是可以继续保留维持的,换言之下一次大将军西巡的时候,这些人同样得于有幸与大将军同席相论。

有了这样一个小规定,那么这一份名单便不仅仅只是一份宴会的资格,更代表着行台对于他们的一种认可,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种荣耀,一种表示他们所以秀出于一众乡徒同侪的认证。

而那些有意参加但却没有入选的时流乡户们,则就难免有些吃味失落,不免颇有微词但也都不敢宣之于口、形于面上,质疑这份名单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