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页

他有着相当丰富的刑侦经验,以及罪犯心理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远比这个时代的聪明人要精准敏锐。

“一切的源头是两旬前柴府发生的命案,死者柴建元,嫌疑人义子柴贤,目击者柴杏儿包括柴家众人。杀人动机:因为爱情!

“注:大小姐柴岚失踪。”

许七安没有停笔,继续书写:

“动机不足以支撑嫌疑人弑父杀亲,或另有原因,或被人陷害。

“柴杏儿前夫因柴建元而死,心怀怨恨;柴建元子嗣平庸,无力继承家业。因此,柴杏儿是最大得利者,同时具备充足的杀人动机。”

这段话写完,许七安做了总结:

第一嫌疑人柴贤;第二嫌疑人柴杏儿。

虽然在他的推测里,柴杏儿比柴贤更有嫌疑,但柴贤是凶手这件事,是有人证的。查案不能唯心,因此柴贤依旧是第一嫌疑人。

许七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保持着端杯的姿态,十几秒后,开始书写第二阶段的案情。

“事后,柴贤在湘州,乃至漳州境内,屡犯命案,专挑江湖人士下手,后波及百姓!

“注:这不符合一个为了爱情弑父的嫌疑人的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柴贤的作案动机,和后续在湘州兴风作乱的举动,是完全矛盾的,不合理的。

这无外乎三种情况:

“得出结论:柴贤的杀人动机可以推翻,并非为了爱情,另有原因;柴贤遭人陷害,此案另有隐情。”

案情梳理完毕,许七安接着写下两个疑点:

“小村庄杀人灭口的人是否为幕后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