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页

大奉的十三个洲,核心的州城通常位于地域中央,唯独楚州不同,他临近边境,直面北方的蛮族和妖族。

北境百姓常说,正是因为有镇北王坐镇楚州城,它才能于北方蛮子的侵扰中,屹立不倒数十年。

历史上,楚州城破过两次,有过两次血腥的屠城。

但到了镇北王这一代,楚州城附近风调雨顺,蛮族骑兵根本不敢滋扰楚州城方圆百里,因为这片区域驻扎着北境最精锐的军队。

大理寺丞掀开马车的帘子,眺望巍峨高大的城墙,只见墙壁上刻满了繁复古怪的阵纹,遍布城墙的每一个角落。

女墙上,架着司天监研制的火炮、床弩等杀伤力巨大的法器。

“《大奉地理志·楚州志》上说,楚州城的城墙刻满阵法,墙体坚固,可抵御三品高手袭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理寺丞感慨道。

大奉边境的主要城市,都刻画了类似的阵法,加强防御。司天监每隔百年,就会召集所有术士,修复、补充阵法。

“再有镇北王坐镇,楚州城固若金汤。”刘御史附和道。

使团抵达城门口,便看十几名官员已恭候多时,为首者是一位身穿绯袍,长须及胸,面容清癯,透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以及边塞官员的锐气。

楚州布政使郑兴怀。

“郑大人,京城一别,已有三年了。”刘御史大笑着上前,看起来与郑兴怀颇为熟稔。

郑布政使微微颔首,不苟言笑的脸上挤出些许笑容,一番寒暄后,领着众人去了楚州最大的驿站。

落脚后,杨砚等人与郑布政使坐在堂内谈事。

“郑大人,陛下和诸公们听说楚州发生‘血屠三千里’案,惊怒交集,派遣我等前来查明此事,希望郑大人倾力相助。”刘御史拱手道。

早已知晓此事的郑兴怀微微颔首,问道:“几位大人希望本官如何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