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当初,1956年4月,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议,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第二批援建华夏航空工业19项的协议书,132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1958年,132厂正式动工兴建。

(不断地有书友说当年毛子如何如何。咱们可不能跟犹太人一样,只报仇,不报恩啊。想当年,从一穷二白,咱们快速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把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国家,是谁的帮助?资料,一列列的火车皮送过来,老大哥更是手把手地教咱们。如果没有毛子的帮助,咱们在解放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来,不知道要走多少年的道路。当然,后来咱们是有了矛盾,而在此之前的旧毛子,又侵占了咱们多少土地。但是,这些都是历史问题。希望书友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不要偏激。)

之后,成飞就开始了生产米格15的国产型号,也就是歼-5,从此开始了成飞辉煌的传奇。

而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在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人撤走了所有专家的情况下,华夏自力更生,独立完成了歼七的后续研制,之后,由于沈飞要承担歼八的研制任务,歼七的生产,就落到了成飞的肩头。

70年3月,歼7i型飞机成功首飞,75年歼7ii型飞机设计定型,第三机械工业部将其作为新一代机种被列入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同时,成飞为了生产歼7,对工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到了78年,经过整整10年的研制,歼7i型飞机的改进型歼7ii型飞机终于成功飞上了蓝天。

这其中,有很多令人唏嘘的原因,十年浩劫,成飞的研制也是无比艰辛。

第710章 拓展市场

而等到79年的时候,132厂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义对外开放,由于国家决定将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各个军工厂,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而成飞,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转变自己的思想,开拓市场。

工厂的军品生产开始由军援转向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军品生产逐步向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方向发展。比如,开始生产了基层最需要的摩托车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成飞的经营管理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他们必须要摸清市场的脉搏,才能够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地壮大自己。

民用领域只是其中一个突破,作为一家飞机制造厂,成飞最重要的还是生产飞机!而此时,他们最能够拿出手来的,就是歼7了!如何让这种飞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就是换装国外的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战机的性能!

在苏联,米格21只是一种过渡,苏联装备完了米格21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装备米格23了,而在华夏,由米格21发展而来的歼7,很多时候都是当宝贝来对待的,7爷万岁的口号,就是在这个时代提出来的。

好在西方开始拉拢华夏了,华夏也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与英国的马可尼公司进行了谈判之后,成飞达成了改装方案,在歼7ii型的基础上,改装了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平视显示器hud和武器瞄准计算机wac;加装了一部新型抗干扰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型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等等,这些先进的数字电路构成的电子系统,将歼-7的战斗力提高一个档次!

当他们初次接触到西方科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落后!

比如,歼7的火控系统的瞄准,以前还是根据二战时代一样的原理来进行光学瞄准的,准备工作很多,很多时候都会贻误战机,而西方呢?已经通过平视显示器上面的热线,直接就解决了瞄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