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uk-23机炮吊舱被从箱子里拆开,通过简易的吊装设备,维克托和几名机务一起将机炮吊舱吊装到米格-25内侧的机翼挂架上。

虽然机翼挂架是专门为米格-25设计的,可是这挂架并没有太特殊的结构,而且这次不是发射导弹,需要有脱离机构,只要将机炮吊舱固定在机翼上就可以了。

安装没有费太大的力气,按照安德烈的建议,左右各有一门机炮,一方面可以平衡两边机翼的负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火力。

虽然在机头下方更加合适,机炮炮弹容易穿过前面的超音速激波锥,但是那样会让更多的硝烟进入进气道,而且要是防在机头下方,那就是大手术了,手下的这些机务,肯定是无法完成的。

“安德烈团长,我们需要在座舱的前面加装瞄准具。”安装完了机炮,维克托向安德烈说道:“不过这样会将所有的正向视野都挡住。”

瞄准具!不是说只挂上机炮,就能升空作战了,想要让战机能够击中对方,那必须要使用瞄准具才对!

所以,苏联狭小的座舱内,正向视野都是很小的,因为前面要加装瞄准具!而到了米格-25上,前面还要开阔一些。

因为米格-25本来就没有打算使用机炮,唯一的武器就是r-40导弹,后期也才能够发射r-60了,作战的方式就是远远地发射导弹,然后飞走,所以,根本就没有瞄准具!

现在,加挂了机炮,必须得加装相应的瞄准具才行,刚好将正向堵得严严实实。

“可以。”安德烈说道,他看着箱子里拿出来的瞄准具,还是皱了下眉头。

后世的安德烈,除了在航校里飞过歼教七之外,就是飞歼-11了,虽然同样来自于苏-27,而且技术也没有彻底掌握,但是航电方面,华夏超过了俄罗斯太多,换装的都是先进的航电设备,而瞄准和锁定,主要就是使用平显来进行。

比如航炮攻击,歼-11有个综合了雷达、火控系统、惯性参考系统、抬头显示器的增强型包线机炮瞄准系统,在座舱前面的平显上,显示代表炮弹弹道的十字交叉线以及围成通道状的两条弧线,弧线的曲度随着战机的飞行动作而改变,当目标机落于两弧线之内时,表示目标机与自己在同一平面上,易于进行追击;当目标机翼展占满弧线宽度时,表示已进入射程,此时若十字交叉线在目标机的上方,飞行员只需保持飞机姿态稳定,按下按钮,炮弹流就会直奔目标。

第74章 调炮

电子技术的进步,让航炮的瞄准变得相当简单了,热线就能够搞定一切。但是,老式的战机,瞄准起来就麻烦了,比如歼教七,使用的就是原始的活动光环瞄准具,代号射瞄-7。

这是一种光学瞄准器具,依靠照明灯的光线通过聚光筒,透过遮光片与环板组漏光刻线的重合处,形成棱形光点、环心组成的光环;再透过反射镜,经陀螺镜、反射镜反射到接物镜上进行放大后投射到瞄准镜上,飞行员通过瞄准看到瞄准光环与距离数字。

这种装置,使用起来也是无比繁琐,飞行员根据敌情通报或者目视接触判断出敌方机型,转动翼展旋钮,选定翼展刻度,因为要以敌方翼展为基准进行测距;然后再扳动选环杆到活动光环位置;按下稳环按钮,使光环紧跟本机的运动状态;转动测距把手,放大光环;估算抬高角、提前角,将光环置于目标前上方,松开稳环按钮,缩小光环,随着光环向后下方运动,中心光点徐徐落在目标上。这还只是先期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