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三种发心

从韦芳钗点亮愿光之后,演灵台那每天三班的书记员,都会带回来大量愿望的样本。

而随着许愿样本的逐渐变大,之前认为的五愿体系已经逐渐崩坏了。

比如说咒怨,很多人不远几十上百里颠簸前来边城许愿,许的就是希望愿井能够杀死某个人。

这样的愿望绝对是个恶愿没错吧,按照苏辰井的理论,这样的愿望所产生的愿光,必须是漆黑的才对嘛。

毕竟祈愿者本身都带着惊人的怨气与杀意,这样产出的愿力,能是什么好颜色呢。

但事实上,对照收获的愿力颜色与书记员书记的时间,苏辰井发现。

其中确实有黑色的愿力产生,但也不乏有纯白得刺目的愿力出现。

再说善愿,父母前来许自己的子女身体健康,乖巧听话,这样的愿望总该是标准的善愿了吧。

愿词中甚至没有“我”的存在,只有对子女好的期许。

这还不是稳稳的纯白愿光么?

可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善愿,依旧会产出黑色的愿力。

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比照,苏辰井对自己的五愿理论,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确实,五类愿望确实能涵盖世间所有的愿望种类,但这却并不代表苏辰井能够搞清楚黑白愿光的原因。

因为就从目前统计的结果来看,愿光是黑是白,其实跟许什么类型的愿望,并无太大的关系。

即便是为自己所许的极恶愿望中也会有纯白的愿光,反之,即便是为他人许的至善愿望里头,也有吓人的黑光。

也正是因为被这样强有力的事实啪啪打脸,所以苏辰井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愿光的来历。

如果愿光的颜色变化,并不是因为愿望的类型,那么就是许愿的人本身的问题?

好人许出的愿光是白色的?坏人许出的愿光是黑色的?

这个念头刚升起,苏辰井就羞愧的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嘴巴。

人呐,总是下意识的就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一个好坏,一个善恶就能分清楚人性,天底下哪有那么多怨愤。

说到底,善恶究竟是天地的尺度,还是人本身的尺度呢?

每个人的善恶尺度一样么?

你的善恶同别人的善恶,又是否一样呢?

有些人觉得口出秽语就是恶,有些人觉得杀人放火才算恶。

有些人觉得施粥就是善,但有些人觉得只有散尽家财才是善。

每个人对待善恶的标准是不同的,甚至这个标准在对自己和对别人时都不同。

用简单的善恶标准去溯本求源,其实要比用五类愿望去框,更加不靠谱。

说实话,要不是金色愿光的出现,师徒俩对于愿光变化的研究,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但金色愿光的出现,却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愿光的根本,是根据许愿者的发心而变化的。

而发心可以简单划分成三种:欲望、创造,奉献。

所谓欲望的发心,就是基于自身欲望向神圣的请求,这部分的愿望里头,越诚实的祈愿,所产生的愿力越白。

这个诚实,不是指对愿井的城市,而是指对自己的诚实。

打个比方,孩子向井中许愿要糖,神井给糖,愿成之后,愿力纯白。

但有些人许愿的是,希望某位小姐能够倾心自己,但其实这个愿望背后,却是更重的情欲满足,或是因为小姐背后的家世。

以这样的发心许愿,最后出来的愿光,就会发黑。

并不是愿力出问题了,而是这份许愿里头,夹杂了太多愿望之外的欲望。

再说创造的发心,如果说欲望的发心,是“我”想要“得到”什么,那创造的发心就是,“我”想要“多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