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大明空军,出征!

提起安南交趾这个地方,现在很多人脑海,第1个念头就是金三角,然后就是旁边不男不女的国家。

其实现代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被称为鸡脚的地方,其实在秦汉隋唐时期,也是属于华夏的领土。

但随着唐末混乱,这里一些野心家崛起,渐渐的控制了这里,独立成了王国。

宋朝软弱,多次征战,皆以失败告终,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招安以后,有不少都惨死在了收服这里的战斗中。

只不过水浒传终究是小说,现实战争如何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不过结果肯定不如人意。

元朝时期,蒙古军队也曾想将这里收服,可惜纵横万里的蒙古大军,在这里折戟沉沙,多次进攻都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后来到明朝,朱元璋在登基以后,也曾想过收服这里,但这里的国王实在太狡猾,老朱这边刚登基,安南这里的国王就称臣纳贡,让老朱没有了动手的机会。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北元还没有灭绝,老朱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对付南边的小国家。

后来老朱见安南国年年进贡恭顺有加,觉得这样也不错,便将此地和一些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

所谓的不征,不是不允许打,而是在老朱的观念中,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打下来也没用,除了浪费朝廷钱粮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完全就是一个鸡肋。

从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所谓的不征之国,在老朱的心目中都是穷乡僻壤,完全是收获跟付出不成正比。

后老爷子登基,派郑和下西洋之后,觉得这里必须要占领,因为老爷子察觉这里,以后将是大明的海上防线。

可他当初造反的时候,打的就是朱允炆破坏祖宗之法,如果他要派兵攻打安南,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本来老爷子没有动手的机会,可安南却是自己作死,后面给了老爷子动手的机会。

自打老爷子登基,哦,不准确的说从朱允炆登基开始,安南就不断的骚扰大明边境,甚至还霸占一部分地盘,想要据为己有。

朱允炆时期,因为燕王造反,国内都摆平不了,朱允炆自然管不了边疆之事,只是下旨斥责,可然并卵,安南这边连理都不理,仿佛大明不存在了,依旧一点一点的侵占大明的领土。

后老爷子登基,得知此事后有心想管,可想着自己的造反理由,又觉得目前地位不稳,需要番邦属国的支持肯定,选择了暂时隐忍了下来,继续下旨斥责,结果可想而知,依旧没多大的用处。

后就在老爷子打算准备稳定住国内,再找机会收拾这不听话的小弟时,安南朝内竟然自己乱了起来。

身为宰相的胡氏竟然谋筹篡位,而且还蒙蔽大明这个宗主国,后来如果不是陈氏还有一个活着跑到了大明,将其谋反的事情告诉了老爷子,恐怕老爷子还不清楚里面的事情。

得知了安南事情的老爷子,愤怒异常,呵斥胡氏不遵礼法,欺君灭祖,欺上瞒下等数条大罪,嚷嚷着要帮助陈氏,夺回他们该有的地位。

其实别看老爷子表面上叫的嚣,心里却是乐开了花,他早就想将这片土地收归己有了,如今机会这不是来了吗。

至于陈氏王朝唯一活下来的陈天平,呵呵呵呵呵。

这年头,南方山林茂盛,毒虫猛兽无数,陈天平孤身一人,再加上身体累弱,不幸离世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等陈天平走后,陈氏王朝就没有了继承人,按照礼法,大明身为宗主国代管安南,是非常符合礼法的。

再说了,大明又不要这块地,等他日找到了陈氏继承人,在扶其登基不就行了。

至于找这个继承人需要多久时间?

那就不好说了,可能需要100年,也有可能要200年,甚至几千年都有可能,毕竟人海茫茫,找一个无名之人,确实有点难度。

老爷子想的是好,可胡氏却不听他安排,在得知事情败露之后,竟然直接派人来大明,说要接他们的王孙回去继承王位。

这下老爷子心里就郁闷了。

你说你都造反了,就自己当得了呗,还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干嘛?

虽然心里不爽,可人家来接了,还有那个脑子也不知道缺一根筋还是咋回事的陈天平,竟然被对方忽悠的一愣一愣,傻乎乎的就跟着人家回去了。

看着被对方感动一塌糊涂的陈天平,老爷子真想给其一个大嘴巴子。

真是蠢到家了,你这样回去除了当傀儡有什么用?

虽然心里千不情万不愿,但身为宗主国,该有的气度还是要有的,既然人家要走那就走吧,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对方想回去当傀儡,那就回去吧。

而就在老爷子郁闷的觉得又错过了一个机会时,本来很聪明的胡氏,不知道突然脑瘫了还是怎么回事。

竟然在陈天平刚回去,两者一见面的时候,就直接动手砍了陈天平。

你说你砍就砍了吧,你光砍一个陈天平就行了,你干嘛也把大明的使者给砍了,你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吗。

如果光砍了陈天平,回头向大明赔个不是,让出侵占的土地,再谦卑一点,多进贡一点,向来爱面子的大明朝,肯定会默认你的地位。

可偏偏这家伙也不知道是脑残还是咋回事,竟然把大明的使节也砍了。

好家伙,这下是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老爷子得知消息后,表面上雷霆震怒,心里都乐开了花,恨不得冲进太庙,抱着老朱的画像狠狠的啃两口,高喊一声祖宗保佑。

两方的关系彻底僵化,战争一触而发。

早在几年前就在云南边疆等待的沐晟,以及在广西等待的张辅,直接带兵挺进,一举拿下了整个安南,然后这里被老爷子改成了交趾布政司,彻底的将这片土地拿了下来。

本来如果加强教育十几年,多出台一些仁德之政,这里就会渐渐的被同化成为大明的固有领土。

哪怕这里的人已经独立出去了,上百年思想已经有了改变,但老爷子相信儒家的洗脑教育,绝对不会让他失望。

可惜他派人派错了,几个官员将领都没问题,偏偏被他派出去的太监监军马琪,却是一个大祸害。

侵占良田,残害百姓,贪污受贿,而且还时常侮辱那些心向大明的安南大臣和百姓,让两方的关系越来越僵化。

最终原本可以缓和的局面,被这家伙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在朱瞻圭的引导下,老爷子也不抱什么希望了,直接破罐子破摔,打算将交趾这里梳洗一遍,迁移内陆百姓,重新树立民间的思想和忠诚观念,将这里彻底的同化下来。

洪熙二年二月初二,交趾三江府城外。

红日高悬,旌旗招展,一名名将士整齐肃立,面向点将台静静等待。

他们是从云贵广西那边调来的,隶属于大明国防军第八十一到八十五军团,其主要的职责是守护两广云贵区域。

除了这5个军团之外,还有在高原边缘训练的第四军团,也就是神机营改编的军团,也被调了过来。

“咚咚咚咚咚…”

时进辰时,点兵台上的战鼓隆隆响起,下方列队的6个军团,在战鼓响起时,快速的左右前后整队,当最后一声鼓声落下,所有士兵右脚整齐的一跺立正在原地。

站在最前排的第四军团,更是整齐的摘下肩膀上的步枪,枪托整齐划一的重重的砸在地面,发出震耳的轰隆声。

“太子殿下到~”

一声高喊传遍整个教场,所有士兵齐齐的看向了点兵台,目视着一名身穿铠甲,身披披风,手按腰中刀柄的青年大步的登台。

“大明万胜,万胜,万胜!”

当青年站到话筒之前,所有将士高声怒吼,向他们的最高军事长官皇太子殿下,致以最高的致敬。

站在话筒前的朱瞻圭,耳听着那震耳的高呼,抬手重重的捶打在胸前的铠甲上。

“大明万盛!”

声落下,静无声!

所有人目视点兵台,等待着太子殿下的战前动员,等待着开拔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