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光明的前景

李梧听胡敖这么一说才反应过来,赵京农的第七个儿子赵言是军事学院的人。

这次出征,囊括的范围极大,这也就导致了大明极度缺乏人才,所以像赵言这种按理来说应该继续深造的高端人才,也被直接拉到战场上去了。

而赵京农一共就九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都死在了洪武初年打北元的战争中,现在他家最有出息的老七上战场了,他怎么能不担心。

在将自己面前的那杯清茶给一滴不剩的喝干净之后,被说中心事的赵京农句偻着身子沉默不语。

这大明变化太快了,变得让他这个前半生都在跟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觉得无比陌生。

朝廷给免费建的新房子,街上宽敞的马路,放个屁的功夫就能从南京到北京的动车,能带来光明的电灯,能自己出水的铁管子,以及能出现人像的电视等等高科技,让赵京农学了好几年,都没能彻底学明白,更别说习惯了。

如今他在南京城已经住了好几年了,可直到现在,他还会时不时的从梦中惊醒,然后就好似从前听到鸡打鸣的声音那样,下意识的会穿衣找锄头。

而等他真正回过神来,他才会发现,原来这一切不是个梦,他的生活彻底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种生活,让赵京农有些陌生,有些空虚,还有少许不适应。

但不适应归不适应,你现在要说让老赵回到以前的生活去,那老赵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实人,指定拿锄头跟你拼命。

而这并不是因为什么由奢入俭难,更多的则是因为现在的大明,正在让他们这些泥腿子慢慢活的像一个真正的人。

他有个有出息的儿子,所以他直接搬来了南京,算是在大明跻身了中流社会,所以情况比较特殊,可能不具备什么参考性。

但他在老家的那些乡亲旧友可还都留在村子里呢,赵京农虽然脾气有些犟,但性格却很淳朴,这也是他跟李桐他们关系不错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