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006 字 2022-10-18

这年头当作家没出路,连巴尔扎克都要靠委身富婆才避免饿死。爱玛·哈迪人生经历丰富,走遍半个地球,进过法庭进过局子,可在某些方面,仍然是不谙世事的小女生一个。

林玉婵问:“你丈夫没有信托基金……嗯,保险年金什么的?可以每年有固定收入的那种?”

哈迪夫人脸色暗下来,摇摇头,“他去得突然,什么安排都没留下。我们的款子都存在银行。有几个自称是理财顾问的家伙想要替我打理,但我觉得都是骗子。”

林玉婵放下茶杯,严肃道:“如果你相信我……”

……

傍晚,天色转冷,天空和工业区灰成了一个颜色。林玉婵放下一沓厚厚的理财计划,和哈迪夫人拥抱告别,各自留了现今的地址,约定定期通信。

徐建寅跟她一道乘马车,回到位于波特兰坊(ortnd ce)49号的大清驻英国公使馆 。

“林姑娘,我老佩服侬,到处都有朋友。”徐建寅打发走印度保安,感慨道,“他们英国的太太也真是不简单,遇见捕快都不怕的……不过我就不明白,这英国连国王都是女流,还说女人没有参政权,也不知在争什么。真是闲的没事,一点规矩也没有。”

林玉婵微笑。不接这话茬。求同存异,要是她用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要求身边所有人,友谊的小船得炸得满天飞。

起码徐建寅在她的洗脑式劝说下,力排众议,没给他女儿缠足,这她就很满足了。

公使馆有招待客人的套间,有弹簧床、炭炉和地毯,还装着一部近年刚刚投入使用的电话。不过功能十分有限,只能在公使馆楼上楼下的范围内使用,请人下来开个会什么的。

徐建寅把这间屋早早给她留好。林玉婵摸出钥匙,先从信箱里中取信。

“令爱今年十岁了吧?”她忽然抬头微笑,蛊惑道,“要不要送来美国念书……”

徐建寅一个激灵,尴尬摇手,谦虚道:“哎呀,这怎么行,她不行的,自己压岁钱都数不清,一点也不随我,我老头疼了……”

观念的改变不是朝夕间事。林玉婵不着急,一边拆信一边继续忽悠:“美国生活很惬意的,如今有常设的基金会,也不会缺了她衣食。我每年还会带她们去滑雪……”

她得意地从信封里抽出一张从美国远道寄来的照片,展示给徐建寅看。